随行人员高达到九千多人,包括步骑三千,普通移民九百户五千多,另外还有千余名马夫和各色工匠、商人。
同时还携带了大量的物资,仅仅是运送物资的四轮马车就出动了五百余辆。
好在此时驰道虽然还没有全线贯通,但整体道路状态已经远远超过了赤谷大战之时。???..c0m
因此虽然携带了大量的百姓,但行进速度反而快了近一倍。
“君侯果然有先见之明!”
随行的吴正走在新修的道路上,感慨的与苏飞说着话。
苏飞与有荣焉的道,“是啊,这一次吾等十月前应该就可抵达贰师城!”
听到两人的对话,曾经参加过二征大宛的耿恕也感慨道。
“当年西征之时若是有如此道路,也不会有那么多袍泽死于途中……”
苏飞闻言好奇的问道,“耿侯,听闻昔年贰师军西征,可是走了半年才到大宛……最后只有三万余众回返……”
耿恕道,“那是从敦煌出发,若是由轮台计算却是用了四个月……战死的袍泽不过千多人……冻饿而死的却有三万……其他人却是受不了冻饿之苦而逃散……”
说着说着,耿恕竟然不知不觉留下了泪水。
吴正见状安慰道,“如今有了入大宛之道,当不会再发生此等惨事……”
耿恕点头道,“这亦是某最佩服君侯之事……自古以来恐唯有秦皇与君侯最重视道路……”
苏飞闻言询问道,“当还有穆天子吧,穆天子西巡若无道路,当也不可行!”
耿恕迟疑道,“或许吧,可惜年代久远穆天子西巡之事已不可考!”
三人说话之时,张越也感慨的对杨友、张湛道:“道路对一国来说,就如同身体的经脉,乃是必不可少的……”
……
张越一行西行之时,杜陵也终于回到了长安。
“杜公此行有何收获?”
霍光在得知杜陵回长安后,竟然亲自登门拜访。
杜陵叹息道,“西域之行……陵方知吾辈以往不过是做井观天而已!”
霍光闻言询问道,“杜公何出此言?”
杜陵道,“陵自始元二年出长安,历经两年方得以返回……共历二十七国……”
“诸国有强有弱……却各有可取之处……吾中国若取之,皆颇有裨益……”
“西域之外亦有不逊色于诸夏之文明……彼处有一族曰“达罗比荼”者,竟早于三代……”
“惜其自废武功……如今竟被蛮族所征服……吾诸夏亦当戒之……国家社稷在戎在祀,古人诚不我欺……”
霍光若有所思道,“杜公可知其何故自废武功?”
杜陵道,“某所识之辈……不过观其言论当与谷梁、诗诸文学同……”
….杜陵此言在周围之人耳中听来却是感觉颇重。
话中分明是指责谷梁、诗经学派乃是乱华夏之人。
就连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霍光亦是露出惊讶之色。
幸好周围并无文学之辈,否则只是此言,杜陵就将沦为谷梁与诗经诸学派的公敌。
霍光没有想到这一次西域之行,竟然会让杜陵有如此大的转变。
几年前杜陵还是谷梁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他本人同样也治“诗”。
不过杜陵此时并没有在意这些,他只是认真的讲诉着西行的所见所闻。新笔趣阁
间或也会对张越推崇一二,不过批判的地方也不少。
杜陵的言谈渐渐的把霍光吸引住了。
一时之间霍光居然忘记了此行原本的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