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八章宋姑爷赴王府提亲
灯火通明渡头市,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都快三更天了,洛阳码头上的渡船依旧络绎不绝,中原四京的经济,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这条大运河。



港口停摆的大小船只足有千数,想要找到苏州来的那一艘,恐怕要花上不少时间。



宋澈如同一只无头苍蝇,在码头上转了一圈又一圈儿,也没能找到船舶调度点,这着实有些为难他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外乡人了。



“宋澈。”



正值他苦恼之际,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响起。



他回头一瞧,那个长得极有特色的马脸男子,不是陈仁才又是谁?



“快跟我来,码头上人多眼杂,还是莫要久留。”陈仁才招呼着便往港口深处快步走去。



宋澈跟上问道:“如何?这一路来还有人跟踪?”



“若是有人跟踪,只怕货船早沉在运河里了,”陈仁才叹道:“还好我陈家没揽下岁币生意,带着这块烫手的山芋,大半个月我都没能好好睡过觉,你可得赶紧将它取走。”



陈仁才带着宋澈在码头上拐了七八个弯儿,最终登上一艘不太起眼的货船,入了舱,燃了灯,满仓丝绸堆放得整整齐齐。



“三十万匹丝绸与五十斛珍珠都已在这儿,船上的伙计都是一路上跟来的,信得过,你可随意差遣……好了,如今货物已交到你手,我的任务也已完成,我要回苏州去了。”



陈仁才说罢便打算离开。



宋澈却道:“好不容易来一趟洛阳,何不住上几日再走?我在洛阳城中人生地不熟,你也可以给我当个向导。”



陈仁才撇着嘴,“不是我不想帮你,是这京城水太深了,我可没有宋姑爷这般本事,还是老老实实待在苏州得好。”



宋澈笑道:“你以前胆子可没这么小。”



“以前我那是窝里横,这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钱可没有我的命重要。”



“容我再多问一句,”宋澈问道:“杨家,可有来找过你么?”



仅是听“杨家”二字,陈仁才当即变了脸色,他压低声音:“以往进贡给第戎的岁币,丝绸与茶利润最大,因此在岁币生意还未曾确定时,我们两家常便有交涉;



前段时间我陈家在大肆收购丝绸,而杨家则在大举囤积茶叶,可谁又能料到,最后这比生意竟被你沈家全全截胡,杨家的损失要比我陈家多得多呢。”



说到这儿,他以警示语气对宋澈说:“我是用过些卑鄙手段来恶意竞争,可我少懂得分寸,不会闹出人命;杨家便不同了,他们父子心狠手辣是江南商界公认的……宋姑爷,你要好好接招了。”



陈仁才下了船,租了一叶扁舟,当夜便离开了洛阳。



从在庐州,被李氏父子发醒时,宋澈每夜都会思考。



但越想越明白,越想越透彻,这岁币生意,是他献计高琛,靠自己本事换来的,凭什么不该他得?



谁又规定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宋某有何惧哉?



后半夜,宋澈便在船上歇息了,直至五更时分,开始招呼帮工卸货。



天亮发市,勤劳的人们早早便起,开始一日忙碌奔波。放眼这人声鼎沸的西京码头,《清明上河图》画得是相当含蓄了。



趁着卸货之际,宋澈去坊市里买了几匹红绸缎,还花重金专门请了个媒婆儿。



扮作财大气粗的提亲队伍,带着几十车彩礼招摇过市,总该不会有人怀疑吧?



回到码头,货物已全部卸载装车,宋澈将红绸绑上货车,自骑一匹红鬃烈马,顾了百十来个帮工,一路上浩浩荡荡往城北行去。



“哎哟,我张媒婆,做了二十年的媒,还从没向今天这么风光过呢!”



张媒婆扭着水桶腰,手里摇着手绢儿,跟行在宋澈马旁,骄傲得下巴都快翘上天了。



街上的百姓纷纷识趣让道,见了这大阵仗,哪个不指点一番,赞许一番:“这是哪家的公子提亲,整整五十车彩礼,天大的手笔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