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八十二章 商人
虞洽卿摩挲了一下手掌,旋即说,“原来如此!帝师果然是大智若愚,在下反倒大愚若智了,抱歉,抱歉!”



李谕的做法是典型的居高临下,不需要什么商业谋略,就靠超前的理念领先对方,这种差距不是一些阴谋诡计就能够快速弥补的。



薄利多销当然不是为了让日本人受惠。这和后世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经营策略一个道理,他们已经把可乐的利润压到最低,几乎接近成本,这样别人就无法投资进入这个产业与他们竞争。



李谕仗着手里有专利,不给日本人方便使用,所以在专利保护期内,日本国生产的产品价格绝不会比自己低。



如此一来,国内大规模生产,还能带动起上下游许多国内民族产业发展,一举多得。



王一亭说:“我就说吧,洽卿,你千万不要看帝师年轻,就小瞧了他。”



“是在下疏忽了,”虞洽卿说,“但几位提到的在上海设厂并销往日本一事,在下倒是有点参与的想法。”



王一亭并没有阻拦:“人多力量大。”



虞洽卿早年在当外国人买办赚了第一桶金后,就搞了多年航运业。目前的业务虽然多是上海-宁波两地的客运,但总归是有航运企业管理经验。



虞洽卿问向李谕:“帝师可否接受?”



李谕随口道:“贸易上的事情我基本托付给了王董事,他答应就没有问题。”



虞洽卿高兴道:“再好不过!”



虞洽卿这人评价挺复杂,有些两极化,很多人骂他是洋人走狗,后来风评似乎又有点转好。



主要他做的事挺怪,风评差主要是他抗战期间发国难财。但这家伙的确帮助了抗战,比如他从东南亚运过来免税大米,就是以低价销售;只不过在转运的同时他还夹带了一些高价货物销售。



哪怕做正面的事,也不忘了顺路赚点钱,忍不住要发点国难财……



是一个典型的商人。



王一亭对他说:“洽卿,你的船公司账上资金充裕,何不买上一条船,专门跑上海到横滨的贸易。”



虞洽卿笑道:“我这三瓜两枣您原来早就知道了。”



王一亭说:“上百万的股本,这么大的事儿我能不晓得?”



虞洽卿与此前提到的斯坦福在这一点上很像,都是空手套白狼。



本来上海-宁波的客运线市场已经饱和,虞洽卿硬生生杀了进去,靠着江浙商人的支持把洋人的船运公司挤出去了。



他招募的股本,大部分钱都是江浙商人出的,虞洽卿有点像个中间人,但好处吃得恰好最大。



虞洽卿说:“如果有利可图,王董事觉得我会不买?”



王一亭笑骂道:“那你不能再买旧船!还不如找福建马尾船厂下个订单。”



虞洽卿满口答应:“大事上我不会糊涂,绝不会出错。”



虞洽卿能在上海-宁波客运线这个红海市场屹立到最后,靠的一方面是江浙、上海两地乘客的爱国情怀,再就是低价策略。



一开始英国公司太古的客轮一趟收费1元钱,虞洽卿直接5角。



后来洋人顶不住,也降到5角,同时他们的船上条件更好。



但虞洽卿紧接着降到成本以下的3角。



然后洋人也跟进降价到2角5分,想要干掉虞洽卿。



不过虞洽卿早就找到了江浙财团,大家同仇敌忾,不仅价格便宜,还补贴毛巾之类的小物品,同时船员态度比洋人的船员也好。



太古等公司最终不得不退出了竞争。



——其实大家都经历过这种商战,当年某滴、某团不就是靠这种方式奠定江湖地位,然后赢者通吃。



虞洽卿竟提前一百年上演了互联网思维模式。



经此一战,虞洽卿声名大噪,再进行船公司扩张,筹集资本时江浙商人更加踊跃,没多久就达到200万之巨。



而在这期间,虞洽卿几乎没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