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六十八章 通用的效应
要一起去看看吗?”弗洛伊德问道。



李谕反问:“弗洛伊德先生对马戏表演感兴趣?”



“并不是,但他们的展品让我不得不动容,你看,”弗洛伊德把海报拿给李谕,指着上面说,“除了斐济美人鱼、暹罗连体双胞胎,他们竟然展出了克伦威尔的头颅。”



“克伦威尔的头颅?”李谕讶道,旋即拿过海报。



克伦威尔名气自然很大,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号称英国首位“护国主”,还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



不过查理二世上台后,恨死了搞死自己老爹的克伦威尔,下令把死了两年的克伦威尔尸体掘出来吊在了绞刑架上,然后又斩首示众。



再之后,更是直接将克伦威尔的头颅用长矛挑起,长期挂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顶上。



直到1685年,也就是查理二世去世、詹姆斯二世登台之后,头颅才被一场大风刮了下来。



一名卫兵捡起来,偷偷卖给了瑞士的收藏家,从此,克伦威尔的头颅开始了两百多年的流浪生涯。



李谕道:“展览的东西看起来都很猎奇。”



“嗯,这是一种大众心理,”弗洛伊德三句不离老本行,“巴纳姆生前是一位传奇的商人,去看看这场展览会未尝不可。”



巴纳姆堪称第一代美国炒作界天王,同时也是马戏大王。



他的人生蛮精彩,不过更有意思的并且广为人知的,是以他名字命名的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



李谕说:“弗洛伊德先生,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者对学生进行人格评价,发给每名学生调查问卷,然后四十位学生全都打出了极高的分数。”



“不可能!”弗洛伊德断然道,“没有人可以做到短时间内对这么多人完**格评价。”



李谕说:“但结果是,所有学生们都认为学者的评价太准了,说的就是自己。”



弗洛伊德更不相信:“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谕说:“很简单,每个学生拿到的调查问卷实际上都是一样的。”



弗洛伊德放下烟斗:“都是一样的?!”



“对!”李谕说,“每个人的调查问卷都是同样的几个问题,比如:



你非常需要别人的喜爱和欣赏;



你表面自律,内心却缺乏安全感;



你经常会怀疑自己是否做了错事;



你喜欢变化,当受到限制时,会觉得不满;



你为自己的独立思考感到自豪,不会轻信别人;



你时而外向和蔼,时而内向谨慎等等。”



弗洛伊德恍然大悟:“每一条都是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评判。”



李谕笑道:“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学生们都会打出高分了吧。”



弗洛伊德毕竟是搞心理学的,很快说道:“从这个例子中,似乎可以推断,人们会把模糊且足够通用的描述错认为是量身定做。”



李谕说:“每个人都在以自我为中心,江湖术士、算命先生、星座专家们之所以能够横行于世,靠的就是这种心理吧。”



弗洛伊德说:“在学术上,这是典型的个人认知谬误。”



他说得太学术了,后世这种现象就被称为“巴纳姆效应”。



弗洛伊德继续说:“你举的例子非常有趣,回到维也纳后,我会亲自进行试验。”



李谕说:“这种试验,我想在哪儿做都一样。”



“有道理,”弗洛伊德说,“在克拉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我会直接引用。”



吃完早餐后,他们先去看了看马戏表演和展览。



李谕这辈子就没看过马戏,但进入大帐篷后,发现人很多,还挺受欢迎。



他更感兴趣的还是展览,在大棚子的旁边的一个小展鹏里,李谕看到了克伦威尔的头颅,实话说有点瘆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