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八十三章 治军图霸
一年后,韩厥告老退役。晋悼公启用了旬瑩。



旬瑩是晋军将领旬首的儿子。晋悼公启用他,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韩厥的推荐,再则,旬瑩素有忠臣之名,是个传奇人物。关于这一点,有一段经历可以证明。



在晋、楚邲城大战中,旬瑩被楚军俘虏。被俘后,一直被关押在楚国。到了郤克打败齐国的时候,晋军将领旬首因战功从下军大夫升迁为中军副将。旬首借着受到封赏的机会向晋景公提了个请求,希望晋景公能把他的儿子从楚国要回来。晋景公答应了。



当时,晋国手里有两个筹码:一个是同样在邲城大战中被晋军俘虏的楚庄王的儿子公子縠臣,另一个是被晋军杀死的楚国将领襄老的尸体。晋景公决定拿公子縠臣和襄老的尸体去换回旬瑩。楚国方面当然同意。



那时候,楚庄王已死,他的儿子楚共王执政。楚共王在释放旬瑩时,问了一番话。



楚共王问:“你恨我吗?”



旬瑩说:“两国交战,我被俘。承蒙大王之恩不杀我,作为我个人,何恨之有?”



楚共王又问:“那么,你感激我吗?”



旬瑩说:“两国各为社稷而战,又为彼此利益而和。如今交换俘虏,跟我个人无甚相干。我感激谁呢?”



楚共王说:“我放你回去,你将来怎么报答我?”



旬瑩说:“我不恨大王,大王自然也不能要求我感激你。我对大王您无怨无恨,我怎么报答您呢?”



楚共王问了半天,没有问出他要想的答案,他不死心,干脆直截了当的说:“我就想知道,你将来会怎么对我。”



旬瑩说:“托大王的福让我回去。如果我们的国君杀了我,我毫无怨言;如果家父杀了我,我死于宗庙,也无怨言。如果他们都不杀我,让我活着,还让我带兵,将来遇到大王,我必然要遵从君命,不敢有二心。该怎么对您,就怎么对您。”



楚共王本想听到旬瑩说点感恩的话,或者说点报答之类的承诺什么的,没想到,旬瑩不卑不亢,绝无畏惧,半点感恩与讨好的意思都没有。楚共王心想,这个旬瑩还真是条汉子,骨头硬啊。他不禁心中佩服起来。问完话,他对臣下们说:“晋国不能小看啊。”



就这样,楚共王叫人对旬瑩以礼相待,客客气气的把他送出了楚国。旬瑩就这么回了晋国。



有了这段传奇,旬瑩的忠诚之名就传播开了。



旬瑩接替韩厥走马上任后,向晋悼公献了一策。他提出,晋国和楚国之间隔着一个郑国,晋、楚之间,郑国就像是两军对峙的前沿阵地,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谁控制了郑国,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因此,我们必须把郑国掌握在手里,如此,进可攻,退可守。时间一长,楚国必然会陷于被动。



晋悼公将这个事情全权委托给了旬瑩去做。



公元前571年,(周灵王元年,鲁襄公2年,晋悼公2年,齐灵公11年,郑成公14年,楚共王20年,吴王寿梦15年)晋悼公派旬瑩会合齐、宋、鲁、卫、曹、莒、邾、滕、薛,加晋国自己共计十国的大夫,收服了郑国。



鲁国大夫仲孙费说:“郑国之所以老是叛变,主要因为楚国老是侵犯他们。要想让郑国不叛变,最好是帮助他们加强防御。虎牢关是郑国东南面的门户,咱们应该把这个关口修好,驻守精兵。郑国不受楚国侵犯,自然就不会叛变了。”



曾经是楚国大夫的屈巫,因为带着陈国的夏姬逃到了晋国,到如今,他已经凭着自己的才干成了晋国有分量的人物。他说:“我提个建议。东南面的吴国挨着楚国,近几年兴盛起来。咱们应该去联络吴国,叫他们时不时的骚扰楚国边界。楚国如果受到吴国的牵制,就不会向北进攻郑国了。”



诸侯们觉得这两人的意见不错,于是决定,一面修建虎牢关,一面派人去联络吴国。



旬瑩在督造虎牢关的过程中发现,晋国军队数量庞大,但质量并不高。等到他将虎牢关修好,回到晋国后,他便向晋悼公提出精简军队的建议,他说:“兵不在多,而在精。咱们的军队中老将老兵真不少,如果精简一部分下来,既可以减轻国家负担,还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增加了农耕人数。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晋悼公采纳了这个意见,于是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裁军行动。在这场裁军行动中还出现了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