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几口人?”
“算上孩童有七口。”
“几亩地?”
“八十多亩,全是自己开垦的山地。有三十几亩还没垦熟,也收不到几个粮食,再过几年垦熟了就更好。”
“还算孩童才七口人,种这么多地很辛苦啊。”
“累点不算什么,只要把田垦出来,官府就发给田契。等儿子再长几岁,到时候就能轻松得多。”
“你今年贵庚……就是几岁了?”
“三十一。”
“看来确实辛苦,已苍老成五十岁模样。”
“自不能跟相公们比。”
“村里有村塾、有教书先生吗?”“我们那个村,都是这十来年迁去垦荒的。村民都没几个,哪来的教书先生?”
“再过些年就有了。”
“呵呵呵。”
一番闲谈结束,农民挑着空箩筐离开。
也不全是空的,箩筐里有二尺花布、一丈蓝布,还买了一些食盐回去。
这个苍老的青年农民,走起路来步伐轻快,甚至还哼着不知名的俚曲。丝毫没有因为生活艰辛而沮丧,反而因为卖掉农副产品而喜气洋洋。
张宗元看着农民的背影,久久不语,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来到广州,又是另一番气象。
广东的大部分州县都很穷,唯独广州府繁荣得不像话。
张宗元顺道拜访广东三司官员时,得知第一批福建移民已经来了。总计三千人,等着坐船去充实新占领的西爪哇。
后续还有两批,一共要送八千福建移民过去。
福建人口在北宋时就多到爆炸,大明开国之后不断组织迁徙。可只要日子还算不错,生育率就居高不下,福建人口并没有因为迁徙而下降多少。
其实淮南、浙江也差不多,随着战乱结束,人口越来越多。朝廷每五年组织迁徙一次,并不强制执行,而是让百姓自己报名,往幽燕、辽东,以及日本那边的大明海外领迁。
中原迁往西北,四川迁往川西和川南。
……
“这么多移民啊!”
王崇度隔江眺望临时安置在岛上的福建移民,恨不得全部带去澳州淘金。
皇室私下支持的半官方人员,终究比不上真正的官府。
巽他国是否被灭的消息都没传来,迁往那里的第一批移民就已运到广州了。相比而言,王崇度纯属小打小闹。
李彬嘀咕道:“惠州那帮官员,死活不准我带走太多淘金客,居然安排官差在河道设卡拦截。”
“能把人带走就不错了,你这次在惠州闹得太大。”高文宝笑道。
河源县所在的惠州,由于开发时间较早,人口相对广东北部较多,但跟人地矛盾激烈的福建肯定不能比。
李彬带人护送捡到狗头金的张贯回家,在沿途驿站敲锣打鼓大肆宣扬,人还没回河源县,消息就已经传过去了。
李彬生怕轰动性不足,直接宣传张贯的狗头金卖了5000贯!
结果惠州府各县,不断有人跑来打听情况,都想着前往澳州捞金子。
在朝廷鼓励移民的时代,辖地内人口增涨并不能凸显政绩。反正已经摊丁入亩了,人口再多又能多收几个税?现在更看重的是耕地面积增加,以及工商业税收的增涨。
只有那些异族数量过多,需要接收汉人移民的州县,人口增涨才在政绩考核中比重很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本来就人口稠密,且需要退田还湖的州县,甚至连耕地面积增涨都不纳入政绩。
大明的地方官员考核标准,灵活性非常大。
但架不住这次太轰动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