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北宋穿越指南》正文 1074【朝堂之事】
洛阳,东溪园。



朱铭带着皇室成员,集体跑去皇家园林里避暑,顺便还带了一部电台和发报员。



说是避暑,其实也要办公的。



李含章奉诏前来东溪园觐见,他坐在湖心凉亭中等待,入眼是随风摇曳的碧荷,以及那刚露尖尖角的花骨朵。



老家的事,他已知道了,但不清楚细节。



自从让兄长回去分家,并且迁徙户籍之后,李含章就与家族没有联系。



很多汉语词汇,那都是有来历的,只因用得久了而习以为常。



就像朱铭的第一个年号“复兴中华”,此时的人们并不觉得俗气,而且省略为“复兴”、“兴华”都有其他含义。



“太阳”也是一样,几百年后的人们,肯定认为是个寻常称呼。



那为什么月亮的口语,不是“太阴”呢?



而且还越来越通俗,明朝都叫“月明”,到了清朝就叫“月亮”。



从月明到月亮的名词衍化,才是通俗化、口语化的正常趋势。



太阳的口语称谓衍化,竟然从通俗变得高雅,反而是违背语言发展规律的。



因为日、入、直三个字同音,“直娘贼”和“入娘的”这种粗鄙之语,可以直接用“日”字去代替。



甚至骂人的时候直接简化为一个字:日!



于是宋元时期的口语“日”、“日头”,渐渐在明清两代被更文雅“太阳”取代。



你如果在宋代指着天空说太阳,跟指着夜空呼喊太阴没区别,属于措辞文雅的不接地气行为。因为大家平常都喊日头,就连诗词里也多用日头。



“分家”我们习以为常,但这个词也是有来历的。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合起来即为国家。



“家”特指士大夫的封地,也可以叫采邑。



诸侯的子孙后代繁衍过多,以前的封地难以支撑,于是就得分家另寻出路。



留在原地的叫宗子,分家出去的叫支子。



按照周礼“支子不祭”,也就是分家出去的支子,没有祭祀老祖宗的权力。



礼崩乐坏之后,有的支子开始喧宾夺主。



再后来,支子也能祭祖了,但通常还是恪守着周礼:分家单开一堂,开堂者为支系始祖,子孙后代不会再祭祀主宗远祖。



李含章的“分家”行为,属于真正的“分家”,而非简单的换一个户口本——俗语当中的分家,应叫“分产析户”,祭祀保持不变。



一般来讲,本人迁徙不会直接分家,因为这属于数典忘祖的“不孝”行为,通常是迁徙之后三四代才正式分家、另祭始祖。



被魏良臣强行迁去湖南的江西大族,目前没有一个分家的,全都属于正常的析户,他们有遥祭祖宗的权力。



李含章比较狠,直接切割了,因为他料到老家要出事儿。



现代人自然觉得没什么,甚至还认为他钻空子。



但站在古人的角度,李含章是背弃了祖宗,他目前处于“无祖可祭”的状态。



他不能以正规礼仪遥祭祖宗,只能以支子的身份,回乡参与主宗的祭祖活动。



而且,他在分家之后诞下的子孙,没资格进楚州李氏祠堂,顶多在续族谱时附录一笔。



如此行为,若是放在汉唐宋三朝,能被御史弹劾到直接罢官、永不录用!



无祖无父之人,你还指望他忠君吗?



这种事儿说出来,根本没人相信。李含章没有故意宣扬,只是上报给皇帝,并且告知了吏部。楚州李氏当然也藏着掖着,他们还要沾首相的光呢。



所以,李含章有什么好怕的?



“拜见官家,拜见太子!”李含章猛地起身作揖。



“坐吧。”



朱铭自己也带着太子坐下,随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