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0039【八股文】
抄了张板凳坐下,认认真真起来。



读罢,朱铭好奇问道:“你做经义文,可有什么固定格式?”



李含章详细说:“破题,原题,讲题,使证,结尾。破题俺颇擅长,使证则力有不逮,总不能做得进士文章那般畅快。俺的时文老师,也多番纠正过,只是……只是写起来就容易生乱。俺去京城考了两回,越考越艰难,老师都不知该怎样教了。”



朱铭当然不会写八股文,但他知道八股文的流程,而且欣赏过一些明代奇文。



仔细对照格式,此时的经义文,已具备八股雏形,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



经义文:破题、原题、讲题、使证、结尾。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



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正式议论部分,宋代经义文可以随意发挥,而明代八股文细分了好几个步骤。



朱铭不知道该怎么说,又问:“可带了范文?”



白崇彦递上《时文选编》:“近十年的好文章,都在这里面。”



朱铭随意翻到中间,选了一篇来。



很遗憾,虽然写得非常好,但不符合八股格式,放到明代肯定要落榜。



再看第二篇,同样如此。



一直读到第九篇,终于出现八股格式,朱铭说:“研墨。”



白崇彦下意识跑去研墨,研着研着,又觉得不对,自己咋这么听朱大郎的话?



无所谓了,先研墨再说。



朱铭拿来小孩子的毛笔,直接在那篇文章划竖线。



划出一段,标记“入题”。再划一段,标记“起股”。又划一段,标记“中股”……



全部标注完,朱铭把书递回去:“照着这个格式写文章,或许就能轻松得多。嗯……我也是瞎蒙的,或许说得不对。”



两位公子哥,盯着文章和标记仔细研究,再对照书上的其他范文,很快就觉察出有什么问题。



白崇彦说:“这种细分的格式,似乎写起来更轻松。”



李含章皱眉道:“确实更容易,但分得太细了,全无发挥的余地。”



“也不能如此说,”白崇彦反驳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分得再细,具体写啥,还得看俺们的学问。”



说得直白些,经义文的论证过程,没有任何格式可言,考生可以完全自由发挥。文学天赋好的,能写得天花乱坠。文学天赋差的,却很难脱颖而出。



八股文呢,格式细分,对文字要求没那么高,缺点是让人束手束脚。



就看这二位如何选择。



当日下午,他们就对照着八股文格式,认认真真写了一篇时文。



效果可谓立竿见影,文章水平肉眼可见的在提升。



李含章突然来一句:“莫与旁人说。”



白崇彦立即会意:“对,不能说出去。”



两人都不傻,这个套路必须藏起来,多一个人知道,他们就多一个竞争对手。



放下文章,沉默许久,李含章问道:“这朱家父子,恐怕不是海商那么简单吧?”



“确实,”白崇彦道,“恐怕是书香世家,得罪了哪个权贵,从广南逃到这里来避祸。”



李含章说:“不论来历如何,都承了他的情。若俺真考中进士,今后必有厚报。”



白崇彦说:“我倒是想早点看看,他们的秧苗能长成啥样。”



事实上,长得不咋样。



两人每天练习时文,郑胖子每天缠着听故事,稻田里的秧苗也终于发芽了。



偶有村民路过育秧田,都认为朱相公翻车了。



朱国祥的育秧法子,跟传统法子相比,不但没发现啥好处,甚至秧苗还长得很慢。



在精于耕田的村民眼中,这些秧苗已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