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北大还在圆明园遗址边上,此时人来人往,像方源和二哥这样送家人来入学的人也有,不过外地的不多,大多都是首都本地人。
三姐两手空空,东西都让方源和二哥包圆了,三姐对两人道“你们俩让我拿点东西呗,搞的我好像手脚残疾一样。”
方源笑道“拿啥,总共也没多少东西,倒是大哥给你准备的粮票,不天够看的了。”
方源到了首都出门买东西的时候才知道,这年头首都居然对外地粮票还有限制,外地粮票在首都可以购买米面,但是买不了蔬菜瓜果,三姐想要在首都吃喝不愁,自己还得想办法给兑点首都本地的粮票。
三姐道“没事,我在学校除了吃饭,也用不上粮票,回头我自己想办法换点就行了,这事你别管了。”
方源道“你要负责的就是好好学习,感受大学的气息,这些小事还是我们来吧!”说罢,方源拦住一个女生,笑着问道“请问一下,办理入学手续,应该去哪里?”
女生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栋建筑道“去那边就行了,办手续,领宿舍用的东西,然后缴费,有老师负责引导,很快就能弄好。”
“谢谢啊!”方源道了谢,然后背着东西带着三姐他们走过去。
八十年代初上大学基本上是免费的,学费不收,只收书费和杂费,基本上也就是几块钱的事情,到了1989年,有些学校开始并轨,开始收取学费,但也就是200块钱左右,再往后,到了1997年,就不存在公费上学这么一说了,学费也上涨到三千块钱左右。
三姐赶上好时候了,办好宿舍入住,然后缴费,书本费和学杂费在一起,只交了八块钱,倒是办学生证的时候有些为难了,学校这边要一张照片,三姐也没想过准备。
不过问题也不大,学校旁边就有照相馆,方源让二哥看着行李,自己带三姐赶紧跑到旁边照相馆照了一张,本来想拿照片得等到下午,方源少有的使了一次钞能力,加钱!
拿了照片,再回到学校交了照片,工作人员给方源他们指了指宿舍的位置道“那边是女生宿舍,按照这上面的号码找自己宿舍就行了。”
“谢谢啊!”三姐点头道谢,带着自己的哼哈二将往宿舍去。
现在正是入学的时间,有不少是家里人陪着来学校的,所以即使是女生宿舍,也没拦着送学的人,当然等到入学时间过了,肯定是不会再允许男人进去了。
宿舍是四人一间,对的起北大这么大的名头了,而且每层两边还各有一个公共浴室,每个宿舍一个暖瓶,如果觉得和人合用不方便,自己买一个当然也没问题。
让方源觉得意外的是,每层的公共区域居然还配备一个厨房,这就有点离谱了,不过想想也是,现在各家各户生活条件都不好,首都本地的就不说了,很多外地来的学子,生活更是艰苦异常,即使学校不收学费,可吃饭也得花钱,光是这部分花销就不少了。
方源就看见不少人大包小包的,不过包里不是衣服,日用品,而是土豆,芋头一类的,显然是准备节省度日,不给家里添负担。
就这还算好的,有些人孑然一身的来,连件换洗衣服都没有,后面在学校里生活,除了学校的一些补助之外,就得自己想办法了,有的学子一天学习下来,还得饿着肚子。
没办法,能上大学的学生,每一个在家里都是一份劳动力,现在大环境普遍不好的情况下,让你上大学,家里就少了一份劳动力,能够挣的那点嚼口就更少了,如果还得贴补口粮出来,家里就撑不下去了。
上辈子方源在市里当医生,就遇到个为了供孩子上大学,家里几口子轮番去卖血,结果黑血站本身就不正规,给一家子都染上了病,整个一大悲剧。
三姐是宿舍最先到的,这也算是正常,这年头还不像几十年后,首都这边的学生上北大有优惠政策,那是真正要凭自己的本事考才行。
很多学生都是外地的,天南海北的赶过来也需要时间,方家现在条件好,直接火车拉过来,中间转乘也没花什么时间,但很多偏远地方的学子,光是换车,就得从脚丫子,牛车,自行车,拖拉机,长途,火车轮番挨一遍,说一句上个学跟西天取经似的也不为过。
帮三姐把床铺铺好,进学校之前,方源就给三姐买了一堆东西,暖瓶,搪瓷缸子,搪瓷洗脸盆,毛巾,牙刷等等一大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