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问话,很是亲和友善地回答道:
“你觉得呢?”
徐横舟:???
他觉得导演在为难自己,但他又没有证据。
徐横舟之前只是听过《树先生》这一部电影。
知道是一部魔幻现实题材的电影。
和那部很著名的诺奖小说《蛙》很相似,都是把现实进行魔幻化的诠释,不论形式是怎么样的,归根究底都是反映现实问题。
但他倒是知道《蛙》这部小说反映的是那个年代计划生育的问题。
可却并不知道《树先生》具体影射的是什么社会现实。
因为在徐横舟的印象中,这一部电影虽然作为一部超现实题材的文艺片,却在影院上线了,可是成绩是和很多同类型的文艺片一样,并不好。
从剧组的角度来说,甚至是血本无归。
亏死了。
而从观影群众的观感来说,对这部电影十有八九是在电影院就没能看下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不懂的点,以至于这部电影放映期间在网上的评价非常糟糕。
糟糕也就罢了,也不能黑火一把,大多数人只是听过这部电影糟糕,却完全不知道它是怎么样的内容。
而徐横舟对这部电影之所以会有所了解,完全是因为这部电影在上线后的第九年,忽然之间被平反,口碑在一小部分观影人群之间炸裂,好评如潮。
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极度推崇这部电影。
自来水多了起来,大家就着这些推荐者的影评分析重新看一遍电影,突然有了许多新颖的富含人生哲理的理解,以及发现了一些埋藏的很深的让人毛骨悚然的细节。
媒体瞬间把这部电影封为了神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徐横舟看过那么一两篇关于这部电影的报道。
他试探着把自己所看过报道的对这个角色的一些描述说出来:
“树这个角色是相对来说比较接近社会底层的人物,或者说是一个社会边缘人物,他是被社会抛弃的一个人。现实容不下他,只能靠幻想存活。”
徐横舟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感觉自己说了点什么,又感觉自己啥都没说。
但导演韩捷却是用力点头,神情兴奋地接着他的话说了下去:
“没错!树先生这个角色是以最近网上非常流行的那个犀利哥为原型的,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他是迷茫、失落、无助以及幻想的集合体。无论是谁,都能在树先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他说到这,又问徐横舟:
“你觉得自己和树先生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徐横舟其实觉得自己和树先生毫无相似之处,但非要扯上那么一点的话,他开口:“我也经常感到迷茫、失落和无助吧,而且我也喜欢幻想。”
这,怎么越说越觉得自己就是树先生呢?
导演韩捷点点头,然后又去问其他人:
“你们呢?觉得自己和树先生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18908&cid=17960393&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