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在这凝滞的气氛里,一个书生终于忍不住,开始大声背诵起孟子中的段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注2)
念着念着,其他几人也跟着闭眼背诵起来。
这一走,快两个时辰就过去了,天终于亮了起来,却有大雾弥漫,看不清前路。
还好他们终于见到村落,可以在村中歇歇脚、吃点干粮。村里人得知他们是去赶考的学子,别提多热情了,都预祝他们能高中,还问了他们姓名住址,若是有了好消息,要去上门拜见。
在一片祝福声中,他们吃饱喝足,继续行程。
不知是不是那祝福立马就兑现了,此时竟然浓雾散去,太阳也从层层叠叠的云后面探出了头来,鸟语花香,阳光明媚。
几人都觉得是好兆头,虽然心里轻松了许多,但还是加快脚步,总算在日落之前到达了落脚点。
万幸的是他们县与贡院并不太远,不需在路上耽误太久,叶林想想那些家远的,说不定的在路上走几天,到时候,人都累的慌,还怎么能好好发挥?
而且早在一个多月前,此地酒楼房间早已被订满,若不是他们找到本地人帮忙,只怕就要像那些清贫人家的考生们一样在街头露宿一夜了。
这天虽然是初秋,可夜间还是冷的很,躺在地上合衣入眠,只怕还未入考场就要受寒了。
王秀才联系好的住宿,乃是他亲戚家的房子,主人家与乡下朋友说好了,考前到考后十几晚住到他家去了,给他们空了四间房间。
此时几人早已人困马乏,不仅倒头就睡。
从明日入考场后,他们就要经历为期九天六夜的考试了。
叶林躺在炕上,揉着酸痛的大腿,耳中是赵猎户响亮的呼噜声,他将□□解开放在枕下,谁想着这一路,竟平平顺顺的,希望明日也能如此,心里盼望着慢慢的睡去了。
好似刚刚闭上眼睛,叶林就被人叫了起来,头还有些昏沉着,他恍恍惚惚的吃过了食水,就跟着几人往贡院门口一起排队去了。
贡院外大道两旁插满了火把,将长长的队伍照得一清二楚,又有官兵在两侧把守巡逻。
不过早晨六、七点,却见贡院门口已经是熙熙攘攘,低声喧闹着。
有那些露宿街头的,早早的就排好了队,此时正啃着干粮就着凉水往下咽。
却也有那些聪明的小贩儿,趁此机会做起来租售小火炉,卖点儿干粮热饭热水的生意,正在沿着队伍兜售。
当然了,要是人有三急,或需要在旁边休息一会儿,也可以帮着排一会儿队,价钱另算。
吃过了早食的学子,有的在检查行囊,有的正和熟识的同窗寒暄。
更有家人来送考的,老的、小的都来齐了,围着考生团团打转,一会儿递上些点心,一会儿拿着巾子给擦擦汗,殷切期望的眼神,叶林打老远都看得一清二楚。
几人不再迟疑,跟着排入队伍中,不断有学子前来汇入,队伍渐渐边长了。
等了没一会儿,就听见身后马蹄声不断,那些家境好的学子,骑着高头大马,在书童和仆役的照顾之下陆陆续续的也到了。
叶林几位同窗有在闭目养神的,也有在查看行李的。
而叶林则集中注意力去搜寻某个面孔,很快便看到了跟葛秀才所描述一样的人。
那人身高七尺,身形瘦弱,眉角一颗大黑痣,穿着一袭冰蓝色上好的丝绸长袍,绣了些雅致的梅兰竹菊,白色的滚边儿和腰上羊脂玉腰带交相辉映。
广袖宽袍,举止潇洒的样子,乍看上去,倒是一副风流倜傥的模样,只是若与那双眼对上,却会被他眼中泛出的凶厉所惊。
这一身衣服穿在他身上,倒有些可惜了。
正在叶林观察李屏之际,忽然与他眼神对上,见他露出一抹邪气的笑容,像是捕捉到了什么好玩的猎物,甩开仆从,朝这边走来。
叶林紧绷着神经,见他果然在几人面前停下,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招呼道:“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