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零三章 这个飞行装置,搭上电池就可以直接起飞了!
br />
这还远远不够。



技术小组不可能想出完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王浩还要针对每个问题和很多人进行讨论,有些问题一讨论就是很长时间,还会让其他的技术小组人员发表看法。



这种论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王浩针对每一个问题确定了设计方案。



实验组很多人都参与到了储能线圈设计论证工作中,当然也包括梁静叶,她是王浩的助手,是全程参与论证工作的,中途还提出了不少的想法。



在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梁静叶就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储能线圈的设计工作是很复杂的,每一部分的设计都要牵扯到很多的因素,有些问题想要解决,几乎不可能想到完美的方案。



但是,王浩总是能确定一种设计方式,即便这种设计方式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他还是会确定下来,之后就进入到其他问题的讨论。



最开始,梁静叶觉得针对某些问题,王浩对设计方案的确定有些仓促,还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之后她就得到了刘明坤的提醒,「小梁啊,我知道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你在储能线圈技术上,也是很有研究的。」



梁静叶认真点头听着。



刘明坤继续道,「但是,只要王院士是确定了设计方案,你就不要再质疑了。」



「为什么?」梁静叶很不理解。



刘明坤轻笑的说道,「其实最开始我们都一样。后来,就会发现王院士才是对的。」



他提醒你一句,也就不再说了。



梁静叶则是有些摸不到头脑,他倒是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针对王浩确定的设计方案提出疑问的人员,几乎都是潘东团队,并和她一起来到研究组的人。



实验组原来的老成员们,根本就不会质疑王浩的。



梁静叶也只好压住心里的想法,还去提醒其他人,也不要对确定的设计方案提出疑问。



很快。



梁静叶和其他人,都理解了刘明坤的话。



虽然王浩针对一个问题确定的设计方案,似乎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当几个确定的技术方案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好多问题就直接解决了。



几种针对不同技术难题的设计方案,可以说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实验组好多人都为之惊叹不已。



他们都对于最终确定的设计方案感到惊讶,尤其想到每一个小细节的设计,都是王浩敲定下来的。



问题来了。



如此复杂的设计方案是怎么逐条确定下来的?



哪怕他们是一起跟着做讨论,一起跟着做研究的,也想不到王浩是如何做到的。



最终他们只能得出结论,「王院士,是天才啊!」



「我们是远远比不了的,即便是一起跟着做研究,也完全想不通。」



「可能就是智商的差距,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中,但智商处在不同的维度上……」



……



新型超导储能线圈的设计,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



实验组花费了一个月时间才确定了设计方案,然后就



是通知相关的合作工厂进行生产,有了实验品以后就开始做测试。



于此同时,检测、保护、数据监控等后台软系统,也一起跟着做研究。



王浩把整体的设计分成两大部分,一个就是最核心的储能线圈,另一个就是包括失超保护、自动化冷却控制、功率调节等结合在一起的软系统。



后者当然是非常重要的。



在完成了新型超导储能线圈的设计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软系统的研究了。



软系统的研究要比储能线圈还要复杂,还需要结合储能线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