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上下之分,但宇宙是没有上下之分的。
同样的,材料内部也没有上下之分,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原子组成的微观形态,也不就不可能是专门指向某个方向的特殊形态。
「如果复杂构造的微观形态都是空间对称图形,那么向上所形成的交流重力场,不就成了特殊情况?」
」换句话说,覆盖设备本身的横向场力,才是最正常、最标准的场力?」
王浩思考着顿时豁然开朗,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横向场力,第一次出现的强度就会有那么高了。
微观形态是空间对称构造,作用于导体本身产生的横向场力,才是正常的场力。
向上或者向下所形成的场力,则是特殊状态下的场力,也可能是特殊构造的场力转移。
转移,自然自然有「损耗「,场力就会变小一些。
「原来是这样……」
王浩顿时明白过来,于此同时,系统任务有了提示--
【任务四,灵感值+5!】
……
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还是针对微观形态、交流重力场的进一步理解,确实是令人感到高兴。
王浩也很希望继续研究下去,只可惜他不得不停下来了。
他去了首都。
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终选表决会即将开始,王浩肯定是要去参加终选表决会的。
他到了首都以后,先是去酒店放了行李,随后就去学部会议所在地「打卡「,表示自己已经来了。
因为第二天就是学部会议,好多人都已经在会议中心,其中自然少不了学部院士的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最新网址:b
选候选人。
参加最后一轮学部表决会的总计有十七人,其中归属数学类就只有三人,剩下的都是物理类的教授。
今年好多数学类候选人,提前就直接弃权了,主要就是因为王浩的参与,王浩的参与影响,可不仅仅是让其他人‘不太敢,一起评上院士。
另外,评上的可能性也非常的低。
院士增选的最后一步,就是学部常务委员会的内部评审,以及学部会议的投票表决。
学部常务委员会的评审还好过一些,一般不被特殊刁难都能过去,但学部会议投票表决,必须要有三分之二的人投赞成票,才能够成功当选院士。
如果是在正常的年份,靠名气、人脉抓住一些确定的票数,再争取一些中立的票,超过三分之二也是有机会的。
有王浩参与就不一样了。
有些院士都公开的说,今年的评选只看「硬实力「,没有「硬实力「当选院士,还和王浩站在一起,就等于是给学部抹黑丢脸。
所以没有获得国际奖项,没有特别成果贡献的数学学者,就很难再争取到中立票,就干脆直接弃权不参与了。
王浩到了会场以后见到了不少认识的人,一些数学、物理的院士都在,参加增选的学者们也在,他还是和「竞争对手们「站在一起。
说是竞争对手,其实也完全说不上。
因为数学类的学者只剩下三个人,除了王浩以外,剩下的就是首都大学的代数几何专家高振明以及东港大学的数论学者钟明初。
钟明初是老熟人了,他们一起拿了陈省身数学奖,站在了同一个颁奖台上。
高振明只是第二次见到,而上一次见到,只是远远看了一眼,根本没有说
过话。
提起高振明,必须要提到他的学生张鹤。
高振明担心张鹤博士毕业无法找到适合的稳定高校岗位,就推荐他去了西海大学,后来才知道西海大学是有内幕消息,提前签了一批代数几何学者。
所以高振明见到王浩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他感觉自己是被坑了个极为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