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三十八章 看到没有?这才叫专业!论文正式发表,国际热议!
那肯定就没有审稿时间了。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先答应下来,“王浩博士,你的研究当然可以发表。我会提前安排版面,随时等待价的投稿。”



等发了邮件以后,坎贝尔还是有些犹豫,王浩的两次成果都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第一次是“超导定律“相关的研究,还是经过详细评审的。



第二次则是“杨-米尔斯方程预测粒子对撞实验“,因为预测已经发生了,等于研究已经被证实,自然是不同审稿的。



这次不同。



以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研究超导机制的方向受到国际关注,而阿迈瑞肯方面的一些实验组,都有和实验相关的进展,也有一些会投稿给《自然》杂志。



王浩的研究进展肯定会受关注,可有了成果也需要同行审稿吧?



《自然》杂志必须保证论文的质量和正确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b最新网址:b







坎贝尔当然不是质疑投稿的质量,但他还是觉得专业的审稿是有必要的,能够排除几率极小的可能。



《自然》杂志的内部规定,也是“只要不确定正确的论文都需要同行评审“。



他有些犹豫。



坎贝尔拿起了电话,想问一下主编玛格达丽娜-斯基珀,后来忽然想到宴会里,认识的同行唐纳德-科尼迪。



唐纳德-科尼迪是《科学》杂志的主编,《科学》和《自然》一样是综合类的杂志、学术期刊,他们一直存在激烈的竞争。



如果换做是唐纳德-科尼迪,面对这种事情会怎么做呢?



坎贝尔干脆给唐纳德-科尼迪发了一封邮件,简单说起了自己碰到的事情,询问一下对方的意见。



唐纳德-科尼迪是《科学》杂志的主编,她也是一位女性主编,《科学》和《自然》的负责人都是女性,大概也是两个顶级学术杂志的共同点了。



科尼迪收到了坎贝尔的邮件,马上回复道,“审稿是必须的过程。”



“对方是再有名气的学者,也必须要进行审稿,哪怕是国际大奖的得主,新的研究也有出错的可能。”



科尼迪说了几句自己的意见,还复制了一段《科学》杂志的规定--所有的研究文章在见刊之前都需要同行评审,如果出现不确定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类在,争议性文章,的行列中。



这个规定是有历史原因的。



在二十年前,《科学》杂志撤销了八篇由德国物理学家亨德里克发表的论文,原因是由于文中很多数据由作者捏造出来。



之后一名寒国生物学家黄禹锡发表了关于人体干细胞克隆胚胎研究的论文,被首尔国立大学查出明显造假。



期间还有其他造假事件被查出,《科学》杂志因此陷入舆论旋涡。



之后《科学》成立的调查委员,发现虽然一些论文按照正常的步骤审查,然而他们却对其中的蓄意造假无能为力。



因此调查委员会建议收到的论文稿件应该被分类为无争议性和争议性的文章,以使存在争议的文章能够更严格地被审查。



坎贝尔自然知道这些历史,他收到了科尼迪的回复后,认为对方的建议很有道理,就给王浩写了一封邮件,“王浩博士,有关你的最新研究,我们会快速进行评审,放心吧,最晚下一期就会刊载。”



王浩是第二天看到的坎贝尔的邮件,他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审稿?



在交流重力实验为基础,研究超导机制的方向上,他的研究还需要同行评审?



同行是谁?



还有其他学者,也在研究半拓扑几何,并且有一定成果吗?



王浩有些想不明白,他对于研究很有信心,却不愿意等待审稿过程。



审稿总是感觉像是被“审查“一样,自己的研究还需要得到其他人肯定才能发表,就感觉自己好像是被冒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