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三章 汪承林:这张老脸,算是丢尽了!



最终,王浩得到了徐保功的许诺,会给交流重力研究拨付‘高经费’。



高经费,具体有多高很难说。



但是,从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局局长嘴里说出来,一亿的经费都只是保底,具体经费数额肯定还是要讨论的。



刘云利离开的时候,都感觉脚下轻飘飘的,他刚才确实没什么面子,但想到马上能有高经费,面子算得了什么?



王浩的心情也非常不错。



如果能从科技局拿到高经费,再找科学基金会进行拨款,实验经费可以说就很充足了。



另一边。



徐保功和周敏华也在谈着,“看来我们还是小看了这个实验。”



“按照王浩教授说的,能够把反重力强度提升到三十个点以上,这项技术未来就能有应用空间了。”



周敏华也点头道,“还是要看后续的研究,我看王浩教授的意思,应该是没有问题。”



“我们也要把这个研究重新定义一下,找人专门的做讨论。”



徐保功想了想,说道,“先让他们实验看看。这种研究实用性还是不强,但如果技术能达到一定标准。我们最少要在这个方向上,领先国际水平。”



……



王浩回到了酒店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和何毅一起去了科学基金会,他们是去参加基础科学中心高温超导项目的评审会。



上一次是他们申请项目,基础科学中心的团队做评审。



现在调换了过来。



王浩到了科学基金后以后,就直接去了边侧一楼的会议室。



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



这一次不用再去更多的介绍,扫上一眼就发现都是认识的人。



王浩和其他人打个招呼,寒暄一下,找了个位置坐下,没等多久就见到了汪承林一行人。



他们一行来了八个人,明显是一个大团队。



汪承林也主动做了介绍,除了基础科学中心的研究员,另外四个都是首都大学的数学教授,分别是尤宇光、吕万同、田虹以及崔晓林。



在见到王浩时,汪承林还是感觉有些尴尬,因为他们的研究就是王浩说的方向,但见了面尴尬过去也就平淡了。



之后就直接进入项目评审会。



王浩是坐在第一排,和吴晖院士坐在一起。



吴晖小声问道,“你觉得他们这个研究怎么样?”



王浩摇头,“方向错了。”



“我看他们的结论还是很好的。”吴晖有些不解的说道。



王浩道,“我不是针对他们,但是你看我们的研究,是结合交流重力场实验去研究超导机制,而不是说直接去研究高温超导材料。”



“他们现在等于是跳过了机制,直接就想分析出材料,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吴晖思考着点了点头。



汪承林团队对研究的讲解,就是直接进入到数学分析阶段,他们的报告也是这样,就是根据一系列实验数据,搭建对应的数学框架,来做出后续的研究分析。



这个研究之所以被认为成果斐然,就是因为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一定的结论。



那么可以想象,后续有更多的数据支持,就能够得到更多的结论,从而慢慢揭露出材料超导温度的规律。



项目解释就是上去个数学教授,仔细对于数学分析工作做说明。



整个会议厅里,大部分都是凝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物理领域的专家,但数学也是有一定水平的,牵扯到复杂数学的论证,想理解确实不容易,但只是数学框架与分析,还是能够听得懂的。



上去做报告的数学家叫吕万同,五十多岁的年纪,还是个拥有一级职称的数学教授,水平能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