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七十六章 知识是无价的,知识也是没有国界的
有些人发现根本想不出来,就干脆把内容发到了网上,同时赞叹王浩分享的证明思路。



这就是以一个噱头,来吸引更多的点赞和评论,顺便让其他人知道自己认识王浩,还听了王浩一整节公开课。



还能顺便得意的说一句,“看到没有?在我们西海大学,不止是能听到王浩的公开课,他还会分享一些数学方面很好的想法。”



“这次分享了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思路,根本是听也没听过的,就是他自己的研究。”



“王浩就是这样的人,他不在乎别人知道他的研究,或许是自信,或许是他认为知识属于所有人?”



其实分享消息的人并不知道为什么王浩的想法、思路很厉害,更不可能确定他的想法、思路,就能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当然后者也没有人能确定。



他只是觉得王浩很厉害,想利用这个噱头吸引一些网络上的点赞、评论,来达到一些心理上的自我满足而已。



实际上,发布类似的内容排除了王浩的因素外,根本不可能有人看。



如果去网络上进行搜索,能找到很多‘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思路’,还能找到一些哥德巴赫猜想的粗略证明,甚至有文章直接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这些证明根本没有人看。



专业的人不屑看;不专业的人看不懂。



但是,加上王浩的名字就不一样了,消息发布到网络上以后,还是短暂的吸引了一些点赞评论,但后续还是没有人关注了。



一则是因为,消息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二则九成九成九以上的人,根本不可能看懂,扫一眼就没有任何兴趣了。



另外,就连王浩自己都没有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又怎么能确定,这个想法、思路可以完成证明呢?



但是其中也有专业的人。



数学圈子里,有好多人知道了消息,也找到了相关的发帖,仔细查看其中的内容。



他们跟着内容就忍不住思考一番,同时也确定很可能就是王浩的研究想法,因为其中的内容很具专业性,提供的想法是一条新的证明思路。



只要跟着思考一番,就觉得朝这个方向努力,是有可能有进展的。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内容。



同时,一些人也感觉到其中的难度。



王浩的想法思路,可不纯粹是解析数论内容,一些成绩好的数学博士能够勉强弄懂,但继续深入去思考,就需要非常丰厚的知识储备了。



准确的说,需要精通解析数论,函数论以及数学分析。



这是最基础的。



这个基础一下子排除掉了绝大部分的数学领域学者。



对于多数研究基础数学的学者来说,数学分析是最不容易精通的,因为大多数理论研究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数学分析方法,同时数学分析包含了很多的科目。



概率论、泛函分析、复分析、实分析等等,好多的科目都和数学分析有关,想要精通数学分析是非常有难度的。



那些专业从事应用数学研究的学者,反倒是精通数学分析,同时,他们又很难精通解析数论,在很多学者看来,解析数论和数学分析,根本就是两个不存在交叉关系的领域。



所以只是基础的要求,就排除了九成五以上的数学学者,他们只是觉得想法很好,但跟着去想一想,就发现能力有限根本就想不通。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符合要求的学者,他们开始深入的进行思考。



比如,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的许奇亮。



许奇亮专业从事解析数论研究,去年申报质数研究相关课题,结果因为批复数量而失败,优青的申请被驳回了。



今年则申请到了国家级的面上数学项目。



他知道消息是在第二天的下午,还是其他同事告诉他的,然后他就认真思考研究,甚至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推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