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文章很快就火热起来,还被一些不明情况的媒体转发报道。
这些小媒体大概以为是什么最新的科学研究,看到内容以后,马上就进行了转载,甚至还加上了一些奇怪的标题——
《科学家发现空间湮灭力!》
《物理学界最新进展,湮灭力,引力的微观诠释》。
《这将会是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物理发现》。
……
……
这么多震撼的标题一出来就吸引了很多人,新专业的学者点进去却发现只是一篇翻译自中国的文章。
文章的原作者是王浩,放在数学界也有点名气,但根本和物理完全不相关。
所以什么‘科学大发现’都是假消息,或许原作者也就是写一篇物理畅想文章而已,结果就被认为是大发现……
他们只能吐槽小媒体太不靠谱。
其他的学者看到消息也只是一笑而过,但是有相关的学者看到就想很多了。
比如,芝加哥大学的亚历克斯-布罗恩教授。
亚历克斯-布罗恩在著名的费米实验室工作,是hypercp实验,也就是研究‘cp破坏’的主导者。
hypercp实验,每一次都能制造出海量的科西超子,来帮助发现科西超子衰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cp破坏’问题。
布罗恩是坐在办公室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了《微观物理:空间湮灭力》的翻译文章,他最开始只是看了一眼,还觉得内容很有意思。
但是仔细深入一想,顿时用力绷住了神经,还马上找了一下王浩的资料。
看到对方是个纯数学学者,才长呼了一口气,感觉轻松了许多。
如果对方是一个出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实验物理学家,或是相关研究的参与者,再能拿出什么有力证明,就会是对于hypercp实验的重大打击。
文章中所说,空间湮灭力可以湮灭‘质量单位’,而正-负科西超子衰变的cp破坏信号,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理解为‘质量单位’,换句话说,hypercp实验永远都不可能发现cp破坏信号。
那么实验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即便对方能够拿出一些证据,也不能百分百证明湮灭力就一定存在,微观物理的研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是hypercp实验能否进行,决定方是经费方更相信哪一个结论。
显然,hypercp实验投入大量经费,却一直找不到cp破坏信号,很难成为被信任的一方。
“幸好……”
“这只是物理畅想,而不是研究结论!”
布罗恩再看向那篇文章,甚至感觉有些后怕,“该死的,它最好是永远都不要再出现了!”
……
其实就和亚历克斯-布罗恩的反应类似,一项深入的物理发现,可不止是个研究发现,还会影响很多人。
王浩的研究内容针对‘cp破坏’,就有点‘直接掀桌子’的感觉,只要能证明空间湮灭力存在,一切有关‘cp破坏’的实验,都会被证明是无用功。
不管是hypercp实验,还是谱仪探测实验,继续进行下去都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了,他们可以转变方向去测定湮灭力。
这就是后续问题了。
王浩可没想的那么深入,他只是耐心的做分析研究,用了一个多星期,才完成了前面的计算机分析内容。
这个研究并不用截取所有的数据,而是截取一部分数据就足够了,因为其他数据的分析得到的结论也会一样。
后续的一个星期,他则在做更有难度的数学分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