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便被张桂芬给拦住了,只是赵策英此次决心很大,说是只要李皓不出面,那他就每日都来。
对于这种无奈行为,李皓自然是选择惯着他了。
只要赵策英来了,好茶供着,好果子吃着,到了饭点还有专门备上的好酒好菜。
反正保证招待周到,但人就是不出面,慢慢的赵策英还真就是不来了。
当然关于赵策英不来了的最主要的原因,李皓认为还是因为自那日朝堂赵祯提出再立皇子之后,后面便一直没了动静,让赵策英暂时失去了紧迫性。
可事实真就如此吗!那显然不是,赵祯打好了主意的事情,又哪里是这么容易就打退堂鼓的。
他只不过是没有立即在明面上继续行动,但私下里去在为这事扫清障碍。
很快安国公、同判大宗正事赵从古调任延州观察使,荆国公赵从谠继任同判大宗正事。
因为大宗正司本就是宗室衙门,所以官员任命不需经过政事堂,所以被赵祯抓住机会就给撤换掉了。
而在替换掉了这个执掌宗室大权的关键人物之后,赵宗全便失去了对于宗室的把控能力。
于是赵祯便又一次在朝中提出,要再选立一位年幼皇子入宫。
而朝中百官在经过这段时间冷搁置后,不出意外的是分歧越来越大。
有不少人开始靠向了赵祯这边,毕竟这些天赵祯可是私下向他们诉了不少苦,打了不少感情牌。
尤其是一起常年陪伴赵祯的老臣,他们与赵祯本就亲厚,也是体恤到赵祯膝下无人承欢的现状,实在不想为难赵祯,便勉强答应了此事。
慢慢的,在朝堂之上,同意的声音已经能和反对的声音分庭抗礼了。
于是所有人便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韩琦和欧阳修这两位大相公身上,看他们是要作何抉择。
但这两人如今本来也已是离心的差不多了,欧阳修秉持沉默是金的态度,但其默认中还是偏向了赵祯这边。
最后逼得韩琦只好亲自下场,可这事让首辅带头冲锋本就已经落了下成,在加上对面还有赵祯的偏帮。
韩琦最终因为不能撕破脸皮,死保赵宗全,而导致在朝会最后,赵祯强压众意,最终通过了再立一位皇子的决议。
于是这个拟定人选的工作,便交给了大宗正司负责,也就是赵从谠的手上。
本来韩琦还想在这挑选的空隙,能给自己留些时间,找出应对之策。
只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切也早被赵祯给计划好了。
就在第二天,赵从谠便提出了人选,那就是宋太宗赵炅的曾孙、商恭靖王赵元份之孙、先舒王赵允让之子,现年四岁的赵宗汉。
而赵祯在听到名字之后,也是直接同意,便命人直接去传旨通报了,丝毫没有耽搁时间。
但别看选的看似随意,但这个人员实际挑选的很特别,因为赵宗全也是舒王之子,说起来这人还是赵宗全的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呢。
当然这皇家血脉,亲与不亲的也不是单以血脉远近就能看出来的。
而且赵宗全离开赵允让身边的时候,赵宗汉都还没出生呢,两人也没那个兄弟情,否则赵祯也不会去选中他。
只是随着这道明旨的下发,便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引向了赵宗全,众人都在看他接下来会有什么反应。
不过其他人可以静静的看热闹,李皓就没有那么悠闲了,他得去一趟襄州,把人给亲自接回来。
本来这事是怎么也归不到李皓头上的,毕竟李皓现在盐铁使的差事与这事八竿子打不着一块去。
可就因为赵祯能完全放心的人实在不多,而在这其中合适带领兵马的就更少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皓便又被赵祯给想起来了。
所以,李皓很快便被赵祯宣召进宫,只是当时李皓是没有多想的。
直到在见到殿中还有个赵从谠的时候,李皓第一直觉告诉自己,今天这次进宫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