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李承乾说的话也没错。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观点。
为什么在大唐,男子到了一定的年纪要行及冠之礼,女子到了一定的年纪要行及笄之礼。
就是家中为了对外宣告,家里有男子或女子**了,而**,就代表着可以婚配了。
到了一定的年纪,如果你是不成婚,官上是会派人来催婚的。
若是因为家中困难或是长相问题找不到伴侣,官府还会进行官配或者直接给钱。
找不到老婆官府给你发,没钱找老婆官府给钱找老婆。
找到老婆生了孩子,养不起官府还发钱给你帮你养孩子。
多么人性化的制度,就是这种听起来像开玩笑一样的制度,在大唐却是真实存在的。
只因为现在大唐的人口凋敝得厉害,人口实在太少。
大唐如今立国满打满算只有十三年,而隋末的乱世,却是直接让整个汉人的丁口消逝了将近三分之二。
隋朝巅峰时期的人口峰值是五千多万人,而到李世民登基后,房玄龄进行人口统计时,只剩下了不到两千万人。
人口少啊,土地荒芜了,没人当兵了,没人纳税了。
没人就代表着没有劳动力,没有劳动力创造财富国家怎么进行战后重建?
那怎么办呢,只能想办法增加人口的出生率咯。
是以,地方人口的出生率,也被李世民纳入了地方官府的政绩考核里,并且占的权重很大。
在大唐的主流里,以张拯为李承乾保的这桩媒为例子。
李承乾虽然精神上有些恍惚,但是心里却不抵触。
这是为何,盖因这个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就是这样。
李世民绝对会同意这种婚事,那么李承乾的意见就无足轻重。
同样的道理,张拯到了十六岁,在大唐所有人眼里,那就是到了成婚的年纪。
那么礼尚往来,李承乾说他要为张拯保一桩媒,这个事情的就很合情合理了。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替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操心他的婚事,听起来有些怪异。
但是在大唐,这样的事情又很正常。
“这个,等回长安再说吧。”
张拯几口喝完了碗里剩下的粥,随口敷衍了一句。
虽然有时候张拯也会想女人,但是成亲,这个事情他是真的没想过。
“好!”
李承乾也没有继续纠结这个问题,在他看来,这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以他当朝太子的身份,为张拯保一桩媒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委屈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