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五百九十四章 朝堂
r />


宇文佋以为荣太尉和杨铭不和,便有了一种掌握全局的感觉。



尤其是左相欧阳曾退下之后,朝廷大权近于他一人之手。



这种大权被文人在握的感觉,是整个历史上都未曾出现过的。



宇文佋实质性的开始控制神都的兵权,包括原先八校尉下禁军在经过他几轮的筛选和裁剪后,如今基本上都成为了听从他号令的“爪牙”,荣太尉和杨铭,两人一个号称“太尉”一个号称“大将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第五百九十四章 朝堂



第(2/3)页



”,结果神都兵权都不如宇文佋多,话语权越来越低。



这次荣太尉提出的要用“禁军剿匪”,本质意义还是为了挑战宇文佋的权威。



坐在皇帝前面,老神在在的宇文佋始终闭着眼睛。



而皇帝虽然沉稳,毕竟只有十一岁的小孩子,看到两个大人面红脖子粗的在他面前吵架,本能的就感觉有些害怕。



“大将军,那你说,如何平定匪患?”



荣太尉冷笑一声,非要让“大将军”拿出一份详细计划来。



杨铭同样不甘示弱:“平定匪患,当然是要解决根本问题,以某之见,我朝历经一个寒冬,很多地方都处在农耕时期,而不少百姓没有土地和粮食,因此不得已才去做匪,不如各地以工代赈,粮仓之中的粮食放出来一些,缓和一下百姓的燃眉之急。”



一个大将军,最后提出来的竟然是“农田计策”,而所谓“以工代赈”四个字,反倒是令高堂之上的宇文佋眼睛一亮。



宇文佋忽然睁开了眼睛,缓声开口道:“大将军所言‘以工代赈’,是什么意思?”



宇文佋开了口,众人自然就没法再继续说话了。



而杨铭听到宇文佋提问,不急不缓的说道:“去年幽州府粮田丰收,曹肃所采取的,便是这个办法,以工代赈。”



杨铭一知半解,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曹肃的“以工代赈”,那可是给出实质利益的。



所有在曹肃土地下种地的不论是百姓还是军士,将来的收成里,自己可以占到七成,而官府只有三成,通过让利于民,从而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但这种细节,杨铭他们并不清楚,只知道曹肃搞兵囤搞得有声有色,搞城池建设也搞得风风火火,似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够顺风顺水,令人费解。



曹肃只是遵循了“藏富于民”的基本政策方针,但朝廷却没有办法用他的办法。



因为眼下朝廷需要的不是“藏富”,而是“平稳”,恰巧“平稳”又无法短期内达到,因此就出现了一种根本难以完成的悖论。



宇文佋听了杨铭的话后,默默的想了想,最终还是忽略了这一环节,依然聚焦到各地匪患上。



“朝廷去年税收不高,虽然已经减少了不少禁军,但依然有着大量的军费开支。”



“各地匪患,应当有个轻重缓急,除了继续遵循先帝定下的'各地备御'政策外,还应该招募和选拔有本事的青年将领,要多出几个曹肃这样的青年将领,又何愁天下不平呢?”



宇文佋缓缓开口,他的意见,着重在“人才引领”。



他认为“人定胜天”,人才才是竞争的主旋律。



这也到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眼下朝廷这种局面,哪里找的到什么好的青年将领,且就算能找出来,能保证这些青年将领一定像曹肃这样根正苗红、忠心耿耿吗?



所以这也是宇文佋担忧的地方。



“此事还需要诸位仔细想一想,那陶明文小儿属实有些猖狂,绝不可令他渡过雒水,否则‘神都危矣’!”



宇文佋为此次商议定下了最终的基调。



等到他说完,御书房内也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



直到最后,稚气未脱的小皇帝闻佑才顺着宇文佋的话往下:“一切听从右相的安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