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00章 中书省变司礼监?
姓。



最后剩下的一小块,张鉊准备再从关中迁移大约五万人到河西。



作为张鉊最重要的大后方,河西陇右还是应该保持家有四五百亩地的大府兵制模式,做到中原有事能调兵入关中,安西有事,也能迅速支援。



至于张怀庆,张鉊还是准备把他调回东京开封府。



我张圣人其实不怕手下人权力欲望强,因为他这里,多得是高官厚禄来安排人,但就怕手下已经没了进取之心。



张怀庆就是这样的,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奋斗的勇气和决心,强行留在西京承天府,也没有什么益处。



只是裴远让裴远独任西京留守兼承天府尹,放权还是放的有点大了,现在的裴远它还可以信任,但是日后呢?



而第二件事,就是李圣天西来的事情,按照曹六郎曹延禄的上报,李圣天早在七月份就已动身,除了留下李从德监国以外,曹元忻、李从煜等人都被他带上了。



张鉊没想到李圣天对于到一趟中原,执念这么深,而且他也感觉,李圣天甚至有在中原常住的意思。



可是安西如今还万万不能缺了他,如何把舅父天子忽悠回于阗,再当几年看守西大门的牛马,这是个问题。



最后一个事情,那就是全方位的政治架构调整了,张鉊现在实行的,是一套大唐与五代制度的杂糅。



在中央层面,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加上枢密院并行的格局。



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张鉊就发现了大量的职权重叠不清和推诿扯皮等情况。



因为实际上三省制度在唐中期以后,就已经名存实亡。



枢密院的很多职权,以及后梁、后唐的朝堂架构,跟三省制是有重复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三省制这套职在辅佐皇帝的官职体系,最初设计的时候,把皇帝都想象成了唐太宗这种标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际上,从古至今这么多年,能有几个皇帝像唐太宗一样勤于政事、知道百姓疾苦,而又能虚怀纳谏的?



特别是门下省,那一串串职责,皇帝但凡肚量小一点,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所以三省的职责,直唐太宗以后,逐渐就开始被更需要听命于皇帝的各种使职给分夺了。



同时,三省制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官权力的高度集中,若是英明的君王,尚能驾驭,遇到几个能力不那么行的,只能是被耍的团团转。



张鉊没有唐太宗那份自信,唐太宗很有信心把接班人都培养成跟他一样的贤君,张鉊则估计自己的后代,庸主应该是占大多数。



当然,他也不想用唐朝那种养蛊式的继承人培养办法,所以三省制度必须要因时做出改变了。



张鉊的设想,是将跟皇帝关系最为紧密的中书省,彻底改成皇帝的秘书班子。



把中书令这个职位,改为虚职,用来追赠,恢复同中书平章事的官称,作为丞相的加封。



中书省的实际长官为中书侍郎,主管进呈国家政务,宣布诏令,将大臣的奏疏呈递皇帝御览,挑选,区分紧要与非紧要后,分别呈给皇帝。



设中书知制诰一人,作为皇帝最腹心的侍从随时随驾,掌管册书、制书、诏书、敕书、诰命等事。



设中书舍人六名,分别对应立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及负责班薄、制敕、点检等职责,其余符宝、通进、进奏等司、院不变。



但是会把中书省原本用来纠正朝政缺失,用人不当,官员违法等职责的左右散骑常侍、左右司谏、左右正言等官职合并到门下省去。



中书省至此,不再担任监察、谏议等职责,成为了皇帝的专属智囊、秘书团。



张鉊甚至准备在科举完备以后,让中书省官员不通过普通的科举选拔,而通过皇帝开的恩科特别选拔。



这实际上就很有明代司礼监的味道了,大方向上差不多,只是具体的只能还有些区别。



而接受了中书省让出的左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