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十三章可怜天下父母心【求收藏追读】
不管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战争,后勤都是极其重要的物质保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充分说明了后勤的重要性。



屯田制在后世并不新鲜。



不仅在创立之初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还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被历代统治阶级不同程度地效仿。



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都在边疆大规模地推行屯田制。



而屯田制,最早起源于西汉时期。



汉文帝用罪犯,奴婢和招募农民的手段,戍边屯田。



到了汉武帝时期,便开始调发大批戍卒在西域屯田。



但那时候的屯田,主要集中在边陲,方式比较简单。



就是军队屯田,而且规模也比较小。



真正大规模的屯田,要从曹操开始。



公元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



枣祗和韩浩建议曹操设置屯田,国家将耕牛借给百姓,用于农耕,并按规定收租。



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在许昌周边招募百姓屯田,兴修水利,当年就收获了万斛粮食。



屯田制的实行,不仅为曹操解决了军粮的问题,还对安置难民,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的社会,由于战争连年不断,造成了大量的难民。



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



灾荒年间,有的郡甚至出现相互换孩子吃的现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来自曹操《蒿里行》的诗句,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



一方面是大量难民食不果腹,一方面是大片荒地无人开垦,曹操的屯田制把这些难民安置在国家土地上,从事生产工作。



他们辛勤劳动,向朝廷缴纳租税。



难民有了收入,朝廷也有了税收来源。



屯田制的实施,使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并快速稳定下来。



失去土地的农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许多荒芜的农田被开垦,使国库积存了大量的粮食。



这种情况与秦初的情况差不多,若秦国采用屯田制,不仅可以快速恢复生产,还可以安定六国民生。



不至于总吃巴蜀之地,以及关中粮仓的老本。



想到这里,赵昊环顾众人道:“我长兄的意思是,六国已经覆灭,大秦暂时没有兵戈,百万大军每年消耗的粮食,不计其数,我大秦总收入的八成,都用在了养军队上面,不利于国家发展!”



此话一出,众人齐刷刷地望向扶苏。



扶苏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了笑,没敢再开口。



嬴政不动声色的追问道:“那你长兄说的屯田制是什么?”



扶苏:“”



赵昊看了眼扶苏,一本正经的道:“我长兄说的屯田制,主要分军屯田,民屯田。



而军屯田,又细分为边军屯田,内陆军屯田”



“民屯田每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直接归军队管理,不隶属地方郡县;



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



另外,屯田民不得随意离开屯田。”



话到这里,又看向诸位将军:“军屯以士兵屯田,六十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



“若采用屯田制,我大秦七成以上的粮食,都可以就地解决。不说别的,就说楚地六十万大军,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如此一来,我大秦便有多余粮食酿酒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