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三章 英逝、路尽(五)
“你怎么来了?”



万和顺急忙从圈椅上起身,紧张地问着眼前的过湘人。



“崔乙已经被抓了,”湘人掸了掸衣服,不作过多解释,“那边的文书也拿来了,都是新政祸国的明证。我现在就准备觐见陛下,这次……一定要让叶党走投无路!”



“我跟你一起去,”万和顺应声说,“但不知你有没有通知陈大人?”



湘人道:“陈大人早已许我便宜行事,我一个人就做得了主。何况叶贼诡计多端,叫我们吃了不少亏,若再等下去,指不定又变出什么花招来。应是速战速决为妙。”



于是二人计议已定,一同持书到内苑告变。



“陛下!”



过湘人的叩头声格外响亮,带着点哽咽说道,“这都是从当地搜获的铁证!现在他们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蒙蔽陛下的耳目,不惜隐瞒灾情,眼睁睁地看着数十万百姓饿死!一旦事发,免不了要让君父背上无道的骂名……幸亏臣用计捉贼,得以逃归报信,否则如何救社稷生灵!”



皇帝慢慢合上文书,平静地说:“朕本以为新政乃是善举,未成想竟然误了苍生。贼人欺诓朝廷至如此地步,令人后怕啊。”



湘人顺水推舟说:“请陛下立刻降罪叶永甲,将他们党羽一网打尽!”



皇帝叹道:“叶永甲毕竟是本朝重臣,这样随意抓了去,置国家颜面于何地?还是先详查当年主持新政的罪魁祸首吧。就是那个万羽之。”



湘人略一抬眼:“这位可是兵部的人……由谁来审较好?”



“既是如此大案,何必再避什么嫌?依朕看,移交大理寺为好。”



湘人紧憋的一口气终于松开来,一字一顿地说:“臣遵旨!”



次日天明,皇帝颁出诏书,言‘据外地官奏闻,今河南灾疫大行,百姓流离,朕甚悯之,特拨内帑五万两赈济。另知此祸根源在于新政,罪魁万羽之正为主谋,立将该犯转交大理寺讯问;兵部尚书叶永甲用人不当、包庇党羽,亦罢去一切官职,钦此。’只是未提及崔乙的事。



叶永甲接了诏,心中已有了九分的数,当即左顾右盼,见周围一片死寂,冷冷清清,只有董晟一个人侍立堂下,不胜叹息。



“叶大人……”董晟想劝他几句,却也郁闷得想不出一句宽慰的话。



“崔乙应该是回不来了,”叶永甲茫然地望着远方,“不过也不算坏,这条毒计不成,使我身上的压力倒减轻几分……这样洒脱地去,不负谁了。”



董晟无限感慨,擦了擦眼角的泪,上前扶住他道:“走吧,我们去刑部大牢里送一送万主事,或许是最后一面了。”



万羽之披头垢面地坐在杂草堆上,从冰冷的铁窗间望着叶、万二人。他默不作声,把手边的干草折了无数根,方才轻声地问:



“结束了……?”



叶永甲吞咽下泪水,不甘心地点了点头:“可以这么说。崔乙现在下落不明,皇上又要把你挪到大理寺。下一步,就要冲我来了。”



“这不还是没结束吗?”万羽之将手上的干草渣子一甩,“恩公放心,不论把我押到何处,用什么样的极刑,我都不带怕的!就怕您想放弃……”



“崔乙也劝我,你也劝我,可叶某真的累了,”叶永甲疲惫地摇着头,“我明白,凡是壮志未酬之人,都是想抗争到最后一刻,搏一个凛凛不屈的壮烈结局,但又有什么用呢?新政仍旧彻彻底底地失败了。我厌倦了被那些虚名强推着走,已在这路途中失去许多了。”



“不论如何,我们得给天下百姓交代,给后世的人们交代,”万羽之义愤填膺,“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逆臣奸臣,而是一心救国的志士呀!”



“新政孰是孰非,千秋自有评说,我等无法给出‘交代’,也无权‘交代’。苍生黎庶并没有开口说话的权利,全在我们胸中臆度如何,这何尝不是一种自以为是呢?”叶永甲严肃地说。



万羽之不觉哑口无言,释怀地笑了几声,说:“罢,罢,等死也有等死的好,一旦时间不再紧迫,自然就会珍惜起眼前的日子了。从明兄,我必是要死在你们前头了,诸位珍重!”



叶永甲与董晟含泪作揖,与他就此别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