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二章 列江、风变(一)
南京城内,彤云密布。



沉闷的雷声从天边直直穿透过来,声音还未落地,又有一道闪电劈下,正照着朱门上的一块牌匾,写得四个大字:‘建康王府’。



雨偏在这时下得大了。一个浑身湿透的信使骑着一匹黑马,冒着雨幕来到此处,当即一拉缰绳,就滚落下马,急匆匆跑到王府前敲了敲门。



“谁啊?”



信使拧了拧袖子,又抖了抖皂靴:“你去禀万老爷,是太子的人!”



建康郡王万和顺拿着一杆生锈的戥子,愣愣地看着它轻轻摇晃,半天也不则声。直到身前的珠帘响动了一动,他才放下手中之物,抬眼望去。



“小人参见郡王。”那信使垂手鞠躬。



万和顺和善地笑道:“汝既是太子身边人物,我怎敢受你这般大礼?快快坐下。”



信使又谦让了几回,却拗不过他的一片好意,只得坐在他的左手边,与他隔着一张桌子对话。



“我与太子从未见过一面,他却不惜艰辛,派你自京师长途跋涉而来,究竟找我是有何事?”万和顺把茶碗往他那儿推了推。



信使笑答:“小人不敢瞒着郡王。我虽是太子府上的人,但此行是听着吏部侍郎陈同袍的吩咐,也是他差我来的。”



“哦?”万和顺露出几分惊讶的表情,“你一个太子僚属,怎么就要听命于吏部?”



“您不要着急,小人同您慢慢道来。这陈同袍、高继志等人是朝中的大忠臣,近日见柳党衰微,便与太子殿下合谋,正欲翦除逆贼,使皇上亲政。在柳镇年南下之际,那位陈大人特意找到了殿下,说此次南巡变数必然极多,请差一人为随从,使之可以借太子之名,便宜行事。我因此跟了他几日,果真派上了用场。”



“可有证明之物?”万和顺听他说得口若悬河,半信半疑地问。



“当然!”信使应声言道,旋即从怀中拿出了一张潮湿的牛皮纸,先把包裹在其中的信件抽出来,再将信封倒过来抖了抖,一枚小印掉在了桌面上。“此乃太子亲笔写与陈大人的,所盖的章就是此章,郡王可以核实一下。”



万和顺捻起信件,只把印记和手头的东西细细比对了一番,发现大小、文字俱为相同,纤毫不差。他这才服了气,点点头道:“说罢,你叫本官去干什么事!”



信使依旧微笑:“大人这话就不对了,除了皇上,谁敢命令您呢?今日无非是一个‘请’字罢了。如果大人心存顾虑,不愿相助,那小人立刻回去复命。反正来无影去无踪,这档子事全当未发生过。”



“嗯……”万和顺紧紧捏着手里的戥子,锈渣都搓得掉落一大片,也把整根手指染成了黑色,但他好像并未察觉。



就这样苦苦思索了一会儿,万和顺突然把眼一瞪,把眉一皱,登时卷袖站起,把戥子朝桌子上‘啪’地一拍,转过头,定定地看着信使道:“你可知道?这杆戥子是当年皇上御赐的。尽管它至今已经生了锈,已经落了灰,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我一直把它视作圣上的洪恩,每日都要对着它行礼叩拜,念念不忘。今日王室有难,奸党横行,本官为了国家社稷,自当以死报恩,义不容辞!”



信使听他讲完了这段慷慨激昂的言语,不禁用钦佩的眼神望着他:“大人有高洁之心,小人难以企及!那我就说了,陈大人想请您带兵疾往武昌,直抵长江,以兵威震慑柳党之举足。”



“这不简单!”万和顺挺直身子,冷笑一声,当即挥手叫来自家心腹,“你,赶快传令于各营将军,限他们明日点起一万的人马,跟着我启程往鄂;至于南面的陆放轩一路,只留下五千人监视即可,他不会有大动静的。”



见心腹领命下去,万和顺便回头问信使说:“使者一路远来辛苦,本官为汝在此挑选住处,意下何如?”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二人大笑着走出屋外,然而就在他们的背后,戥子的尾端正悬在半空,摇摇欲坠,可是无人在意。



远在开封,钮远的计划还在顺利地进行着。得到了工部尚书的支持,他仿佛有如天助,立刻下令对参与贪墨工银案件的官员大肆逮捕,途中竟无一人劝谏阻拦。正当这位奉相感觉一切都顺风顺水之时,他忽然接受到了一个稍坏的消息:指使胡重廉的工部侍郎并不在出巡的队伍当中,而是留在了京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