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十九章 论辩、揭罪(四)
众奴才看着晏良自远处走来,向他们说道:“诸位,本官因不甚放心,故奉柳将军之命,前来监视汝等。汝等但须万分尽力,勿负朝廷!都去罢!”



这些随从的奴才都是服侍沈竟总管的,虽闻此话,仍不作声,却望向那小太监。小太监不自在地点点头,这些人方才到晏良脚前磕了头。晏良见此情状,也不以为意,心道:‘我为柳将军心腹,他们纵然不服,还可抗命不成!’便将领头的从容扶起,令他们去了。



趁着天还微亮的功夫,十来个奴才赶忙在街巷的灰墙上张贴起皇帝陛下的亲谕,晏良又不满意,便命他们一路将告示直贴到北面鼎新桥处;没一会儿,自鼎新桥以南的数堵墙壁几乎都被这告示占据了。果不其然,百姓们纷纷挤来观看,由几个识字的人念完后,才都晓得原委了。



毕竟是皇帝诏令,分量还是相当的重,一时民情略平,大多数都安分下来,不再陷入恐慌了。晏良对民众的反应大为满意,越发觉得自己的计策何等伟大了。继续执行下去,再执行第二步!他振奋地想着,一面走到那小太监面前:“公公,如今离人心大安,就差几步了。如今告示已获成效,当宽宥死犯亲属,再稳巷内之心,则此事无虞矣。”



那小太监听了这话,愤愤不平地想:‘这厮本就身居高位,又于柳公前画策,荣禄足矣!竟放着安闲日子不过,非要抢我这无名小卒的功劳!好不容易混个名声出来,又被他这般碍阻,我怎咽的下这口恶气!’



小太监旋即翻个白眼,说道:“我从沈总管那儿接的诏命,只说晓谕百姓,未曾言及宽宥亲眷。那群死犯究有何罪,咱也不明白呀,总得考虑陛下的圣意。”



晏良见此等下贱人物都敢和他顶嘴,可被气得够呛:“柳将军派我来此替你,凡事都随我安排。你焉得有别话?”



“这么说,晏侍郎必有大将军手书,能否一观?”小太监伸手问道。



“倒没……”晏良皱紧了眉,“哎呀,公公,我乃大将军多日心腹,何苦骗你!”



“不,”小太监一本正经起来,“咱是服侍皇上的人,什么都爱讲究个规矩。要听您的使唤,就只凭纸面笔迹。”



晏良悔恨自己当初失算,为何没能早些前来,闹得个内部不和的局面。他知道,这小太监是沈总管的人,区区一个侍郎,亦无使唤他的缘由,更是不敢得罪。



晏良只好说道:“既然公公不肯,就派人往王府请示,请一个文书下来,再作定夺。”



小太监也一口应允,便派随从回王府领命;又怕惹柳镇年发怒,另遣人到大总管沈竟居地,求其以言保之。



在被耽搁的这段时间里,万党的亲信已将巷子内外的情况摸个了遍,几乎是了如指掌的程度了。因见探无可探,故回府禀过万和顺,将所闻所看,一一报上。



“谁想到这两头畜生竟互相撕咬开来!”万和顺大喜道,“这样,待顷刻诏命一出,吾辈便知其谋耳。”



“报郡王,李军士携奉诏之人求见!”堂下忽有人喊道。



“你们看看,说什么来什么!”万和顺说罢,便转过头,“准其入见!”



那奉诏的奴才进了屋,向万和顺纳头就拜,叩了头:“郡王叫小的来,不知有何事吩咐。”



万和顺则先问道:“你要往哪里去?”



奴才禀道:“小人乃沈总管派去驴皮巷的,得了诏书,便要去找晏侍郎。”



万和顺上前拉住他的胳膊,露出和善的笑容:“你们这些做奴才的,日日劳累,委实辛苦。来,到窗边与本官喝杯茶水,少解烦闷之情。”



那奴才缩了手,连连推辞道:“小的一介贱人,焉得和郡王平起平坐!小人惶恐至极!惶恐至极!”



万和顺一撇嘴:“我好心叫你喝茶,你倒相推起来,岂不辜负我的美意?若再不起,就是你的不是了。”



那奴才难当万郡王的盛情,只好弯着身子,在椅子上坐了。



二人喝了片刻,那奴才自知时日不早,擦完嘴,便恭恭敬敬地说:“小的还有急事要办,多谢郡王好茶款待,实是等不及了。”



“临行前,诏书借我看下罢。”万和顺抬起眉毛,用余光瞥着他。后者惊恐万状,不知如何回答。



“这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