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一章 请政、泄机(四)
“你?”



“是,”夏元龙走到杨怀绳面前,“我骗了及民,让他以为你真是答应了,这件事不就好办了么。谁曾想……你没去国子监。”



卫怀郁闷地转过头去,沉默地看着窗外。



“你!”杨怀绳一拎他的衣襟,逼视着他,“人英你怎敢为了此事来瞒着我说假话!”



“仲方兄,”夏元龙跪下了,“你若真能明白道理,我何必要瞒着你和及民呢!我也不想坏了我们的情谊,可为了新政,元龙有时也必须舍弃这些情义!望仲方三思……”



“为了新政你都肯弄虚作假起来了,不怕把我们的仁信之名都败干净么?!”杨怀绳喝问道。



“杨兄,我知道我干的不仗义,你数落我便是,我不会有一字怨言。”



“仲方兄,”卫怀不得不说句话了,“这事儿人英是挺对不住你。不过我打算此刻就停了商议,还请你看在都是兄弟的面上,饶恕了他罢。”



杨怀绳又一看夏元龙,便将他扶了起来:“我心里倒不介意,只是人英你这么做太伤人心了……以后有事正大光明地商量,别作弄你这聪明了!”



“谢杨兄宽恩!元龙必谨听杨兄之言。”



“散了吧,散了吧。”卫怀虽不计较,但却颇觉无趣,懒懒散散地说道。



这个雄伟的计划也因此无疾而终,草草收尾了。此后,他三人看着倒也仍如前般和睦,仿佛无事发生;但心中都多少有了些隔阂。平日除了要紧之事,之间的联系也变得不像原来那么紧密了。



夏元龙自于此事上失了策,便欲另寻补救之法,遂与卫怀说道:“前番计略不成,须再以他法图之。不若找一可用之人绕开万和顺的南京,直递本至京师,由朝廷裁决新政,岂不省去了编撰的功夫?”



卫怀正写着《行要》,听他一言,当即搁下笔,说道:“我也曾这么想过。但我在官中得罪了不少人,形同孤立,哪有信得过的人助我上递奏书?”



“这的确也是问题。”夏元龙道。



“你们在这商议事呢?”杨怀绳从后面走来,问了一句;然后走到墙角那儿,翻着书柜。



“是啊……”



“我拿个东西,不打搅你们议论了。”杨怀绳抽出来,说道。



“仲方兄,你的病可好些了?”卫怀问。



“还是不大好,昨日起病又重了……”他起来摸了摸额头,“还是头疼。”



“那你最好在家歇息几天,别这么劳累。不要把这风寒之症看轻了。”



“《行要》的事还需我在此帮忙,不打紧的。你们商量自己的罢。”杨怀绳说罢,转身欲走。



夏元龙急忙拦到门口,笑道:“这件事还得问一问仲方公啊!你好歹也是这书院的副盟主。”



杨怀绳突然站住,本想着提一嘴他私瞒卫怀的事,但及时收住口,只道:“说罢。”



夏元龙便将刚才对卫怀说的话复述了一番,便道:“你可知有此等样人?”



杨怀绳瞅了眼他,语气平静:“蔡贤卿呀。”说着,他顾自从堂屋这儿出去了。



“蔡贤卿?”夏元龙回头一看卫怀。



“依卫怀之见,此人正能荷任!”卫怀将《行要》的稿子推到一旁,“我这就再写一封奏书。”



夏元龙一抓他的臂膊,“他与我们素无交集,况且乃是万和顺一党,轻易托付给他……恐怕难以成事。”



“他能为救我出狱而在所不惜,且他没想要一分钱;如今不过是差个人递个奏的事……我信得过他!”



夏元龙方才没话说了。



卫怀揣着奏章,问了蔡贤卿的住处,在大街上寻找起来,不曾寻见,直直走上了淮清桥。



他慢慢走着,身后忽被人拍了一下,转头一看,正是蔡贤卿。



“我正找你呢,蔡公!”卫怀满心欢喜地迎过来。



“我知道。刚才看卫祭酒问我的名字,我就一路跟来了。能在此地碰上先生,幸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