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甲将一叠公文铺在桌上,用手捋平,交付卢德光查阅。卢德光看看身旁的同知,问:
“是你给筹事房下得命令?”
同知面色铁青:“是叶通判。”
“同知大人你这就不好了,”叶永甲分辩说,“这章明明是你盖的,哪有证据说是我?”
“知府的章不在你手头?我同知衙门可拿不到!”同知见他不认,已然焦急起来。
“大人想来随时可来,拿个章盖上也没人敢管吧?”
“你……”同知一指叶永甲,又转脸与卢德光道:“卢大人,我有证据!你请陈书吏来,他肯定也说章是通判擅自盖的!”
“您知道我议过裁减六房的事,陈书吏因为这事怀恨在心,怎能说我的好话?同知这是有意坑害我!”叶永甲愤愤不平。
“好了,”缄默的卢德光终于开了口,“同知就别牵扯别人进来了,快认了为是。”
同知辩驳不过,自觉眼神发虚,颤着手摸了摸额上的汗。
审理在大堂举行。因有那一纸文书在,证物确凿无误,过程便随意得多;按律治了罪,将文书递呈行省,待省上批复过后,再议罢免之事。至于陈书吏,则因袁伦的缘故,使卢德光也不想得罪,只能让他在筹事房暂且居身了。
时值正午,卢德光忙完公事,自感疲乏,顿发了困意,便从公堂出来,又恐有人谒见,遂干脆睡在衙门里,径直进了议事房。
他大步走入里屋,脱下官服来,扔给黎用,吩咐他先倒碗茶,自己坐在最里边的那张床上,看着黎用忙活。“叶永甲真是能干大事。上次将盐船顺利送到淮宁,这回儿陈书吏的事又能全身而退。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好事。”黎用将茶放到卢德光面前。
他轻啜一口,叹气道:“黎用你如此明白,怎么就不解这个道理?他非等闲之辈,若羽翼丰满势要与我抗衡匹敌;况我和他本有仇隙,难免要出变故!”
“大人不还想用他对付袁伦吗?”黎用不紧不慢,笑着问道。那是一种邪佞的笑。
“没错。可无得两全之法。”卢德光摇摇头,喝着茶道。
“奴才有一计。”
卢德光的眼睛條然发亮,放下茶碗,全神贯注地盯着他:“说!”
“同知既免,主子何不让叶永甲代之?同知此职兼顾两房,贪赃受贿、暗中舞弊、杀人灭口等等诸事,皆必经同知之手。纵他如何两袖清风,在此境地,若不收受赃物,则为众人排挤,郁郁不得志矣。这般不下一年,其与主子同谋同利,皆系于一绳;他若想和主子叫板,则彼之劣迹必彰,而主子之所吩咐,彼只得俯首听命。此计得施,叶永甲形同傀儡也。加之年岁一久,他志气定磨、精神必损,不过充一幕僚而已。”黎用轻描淡写地将他长远的计划娓娓道来。
“你果真是本府的智囊,端的不同凡响!”这出狠计让卢德光啧啧称赞。
“不过会把那孩子毁了啊……”此乃余外的感慨。
不过数日,省上批了文,下令罢黜那位原来的同知,商定补缺;卢德光则奏陈叶永甲机智明政,可代为同知,省里便即刻按他的意见,迁叶永甲为同知。
在经过这些险而又险的劫难后,升迁已不能在他心中产生任何的动摇,或许这顶同知的官帽还藏掖着更深层的意图,但他不得而知。他如同一个目瞀的盲人,在悬崖边独个游走,周遭都是深不触底的黑暗。他正游走在黑暗的上方,无助的恐惧是唯一包裹他的东西,每走一步都是不明情境的彷徨。
可他仍一如既往,就像在齐河面对卫怀那时,保留着对自我本心极大的热忱。但当他经过这之后的万种折磨,谁又可指责他的种种劣迹呢?
叶永甲并寇中两人进了衙门。大堂前有四名衙役,分班站立,纷纷向这位新任同知问好。叶同知也给他们还了礼,问了些不甚打紧的公务,便由大堂绕到后面的庭院。院子露天,西边倚着议事房,东边则是二堂,简单的几张桌椅,墙上也无贴着字画;里头又通着书房,极其简易。纵观下来,自然不如知府府衙的气派。
叶永甲自书房里出来,见一位像是干粗活的大汉笑迎过来,他撸着袖子,臂膊壮实,两条腿粗厚有力,身形却也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