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道:“我们可以去武曲港!”
“武曲港是大明的租界,虽然也在我安南地界,但实际上,却是大明正在管辖。我先前曾经在那里求学,知道那里究竟是什么模样。”
“那里的官吏清明,商贸发达,移居到那里的百姓都安居乐业。而且胡氏的人管不着那里!”
“我们可以在那里定居,听说,我的老师周王殿下,如今正驻守在武曲。要是能见到他,说不定他会允许我们迁居大明!”
黎利的眼神之中流露出向往。自在武曲书院普通科读过书后,先生们所描绘的天朝气象,就让他心驰神往不已。他做梦都希望,自己能生在强盛文明的大明。
要是在大明,自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一腔抱负,而不是被一纸保文给拒之门外。
可恨,为什么昔年安南被一些居心叵测之徒从华夏中割裂。要是安南始终属于华夏,自己也能生是大明人……
黎利愤恨的想。
黎太公的眼神中闪现出心动,但终究故土难离,最终还是拒绝了黎利的建议。他苦着脸对儿子黎利说道“利儿啊,为父也希望自己生在大明。”
“但我们的家,终究是在安南。若是去了大明避难,大明人未必就会竭诚欢迎我们。说不定还会将我们视作累赘。”
“况且祖宗创业艰难,我实在是不想抛弃这祖先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业……你不是有一位要好的同窗,如今在升龙城做官吗?……去把这事告诉他,看看能不能,让他在朝廷里为我们求個公道。”
“说不定,胡氏陛下只是不知道这样的事,若是知道了,就会下旨惩治这些贪官了呢?”
黎利心中,有一万个的不愿意。他的同窗范淮范大人,是他们寒门之中唯一一个入朝为官的,是寒门在朝中的代言人。但前些日子他为寒门学子们争取取消保文制度刚刚被推拒,要他再出面去弹劾士族们横征暴敛,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
但……看着老父亲殷殷期盼的双眼,黎利又实在不忍心以此为由拒绝。于是,他在次日便背上了行囊,提着那柄象征着他新学儒士身份的剑,前往升龙城。
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一路上,他竟是遇到了许多昔日里同在普通科的同窗,这些出身寒门的同窗们,几乎和他都是同样的目的:或是准备上京告御状,揭露士族官员们以征粮为由对百姓们的盘剥,或是和黎太公所想一样,希望借助同窗“范淮”,来推动朝廷驳回这项弊政。他们学过儒学,心中洋溢着浩然意气。因为,昔日大明的周王告诉他们,书生们就是应该有意气。大明的书生们都是这样的,只有胸怀意气,见了不平事,生出不平气,才能够荡平不平之事。
他们越聚越多,到了升龙城,更是发现已经有一群昔日的同窗聚集在此。看来,安南各地的商贾寒门百姓,都遭到了过分的盘剥。他们在教苑时的领袖就是范淮,因此,他们决定先征求领袖范淮的意见,统一行止,再做下一步的行动。
几日后,范淮前来见了他们。
见到了昔日一同苦读的同窗们,范淮显得十分高兴,他们畅聊往昔,仿佛回到了昔日在武曲教苑之中的快乐时光。随后众人话锋一转,七嘴八舌的告知了范淮自己在家乡的处境,并向他这个寒门子弟中唯一的一个朝廷官员征求意见,询问他应该要怎么做。
“范淮”脸上的笑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苦笑与疲惫。
他思考了许久,对这些人道:“此事,就交给我罢。”
“明日里,我会在朝会上向陛下谏言此事。但……事成与否,实在无法预料。”
“而今,陛下需要拉拢士族,钳制阮多方……”
众人沉默了。他们之中,也不是没有人想明白这浅显的道理。有人激愤道:“拉拢士族,难道就可以不顾我们这些寒门黔首的命了吗?”
众人沉默……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安南人,知道安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为了拉拢士族,他们这些寒门黔首的命……当然可以不顾!
“范兄,你前日方才被驳回了取消保文制的谏言,明日里再去进谏……没有干碍么?”黎利有些担心的出言道。
“……”范淮沉默,没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