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一章 应国公
人力资源一直都和生产发展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任何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的规划,村子的发展也同样,张阳来到河边把鱼钩放下懊恼地拍死眼前一只蚊子。



怎么都避不开自己的最讨厌的一个专业,心中万般无奈和苦涩。



关中最大的人力资源就在长安城,而读书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弘文馆。



李世民手握着这么庞大的资源不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了。



今年的夏收比往年都要晚,在别的地方粮食还没丰收的时候,八月的最后几天,骊山村先收粮了。



尽管天气依旧很炎热,李世民还是愿意走出骊山行宫,走到村子里来看着这里的村民收割粮食,这是整个村子的大事,全村男女老少都在田地里忙活。???.



就连工坊都停止建设了。



李承乾陪着李世民走在田埂上,眼下村子里空荡荡的,所有人都去地里忙活了,没有人注意到这个皇帝。



李世民也瞧见了李渊也在田地里收割麦子,和一群村民有说有笑的。



“此地有古怪。”李世民皱眉地低声讲着。



李承乾解释道:“这是上官仪和村民定下来,说是村子里田亩本就不多,加上麦子的价格比黍米和糜子都要高,在所有的田地里都种上了麦子,他们也更喜欢吃麦子。”



田地连绵可以一眼看到田地的尽头一直到了渭水河,四周还有其他的作物,甚至还有豆子种着。



“麦子比其他粮食熟得更快吗?”



听到自己父皇的问题,李承乾连忙拿出一卷书看着,这上面记录的都是这一个月在村子观察的笔记。



李世民见了一手夺过李承乾手中的书卷,“二月开始烧地,三月开始耕种,蔬菜地放有鸡蛋草木灰,待八月丰收,九月挑出几亩地再种稻米。”



李承乾躬身,“父皇,当初儿臣也问了治理之法,他只让儿臣自己观察。”



李世民闻言点头,“以后有不懂之事多问张阳,此子看似浮躁又无规矩,实则藏有本领。”



“儿臣愚钝,必定多向张阳讨教。”



李世民只是多看了几眼,便走回骊山,“早一个月便开始收割麦子,他是想要在深秋之前再收稻米,过了夏收赋税之后,稻米就是他们全村所得,避开了夏收的赋税,他还可以多收一次粮食,用麦子肥地是为了秋季的收获。”



李承乾狐疑道:“儿臣以为就算是在这个月种下了稻米,秋季寒冷一来稻米的收成也不会太好。”



李世民走在回行宫的山路上,再回头看向山下的整个村子,目光又落在远处几个巨大的库房中,那几个库房样式古怪,看着不像是用来放粮食的,谁家粮仓上会建设这么一个烟囱。



“到了九月便回长安城。”



留下这句话,李世民便不再搭理李承乾。



张阳看着上官仪递来的名册,眼前还坐着李泰,三人正在为村子里的建设做安排。



….牛闯急匆匆来报,“又来了六个吐蕃探子。”



李泰问道:“抓了吗?



“已经抓了。”



“抓了这么多吐蕃探子,像是蚊子一样怎么都抓不完。”李泰拍死一只叮在手背的蚊子,“这些官府就只会收人,不知道帮着解决这件事。”



张阳看着弘文馆名册低声道:“魏王殿下可以把这些吐蕃探子就地挂在旗杆上吊死他们,以此来告戒吐蕃人,再有探子就是这等下场。”



大热天的李泰不禁打了一个冷战,“我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做这么残忍的事情。”



见张阳还看着这份名册一筹莫展,上官仪拱手道:“其实在下可以向张侍郎引荐一个人,此人名叫武士彟。”



听闻这个名字,张阳又不解道:“此人不是在荆州一带吗?”



“不瞒张侍郎,武士彟与在下认识已有些年月,此前从扬州到弘文馆便是他所引荐,那是作为朝集使来向陛下回禀各地情况,还来看望过在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