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九十一章 孤的孩儿何曾做错了事

就在孙成将要动的时候,朱允熥却是微微抬起手,示意对方停下。



而他则是冷哼一声,眉目带着不善之色。



“国朝二十四载,煌煌大明,洪武皇帝早有训令告诫,张贴凿刻于天下学堂书院门前。”



“一十二则训令,若是本王未曾记错,其中便有一则写的清清楚楚……”



说到这里,朱允熥停顿了一下,他在观察着这些官员的反应。



他想看看,如今不过二十四年,应天城的血迹方才刚刚洗干净,这些朝堂官员们当真是要纠合在一起了吗。



官员中有了一些异动。



躬身低头的刘三吾,心中更是警钟长鸣,他是多年的翰林学士,对洪武皇帝早些年给天下学子立下的规矩自是清清楚楚。



然而下一刻,朱允熥已经开了口:“大明洪武皇帝有令: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果有一切军民利病之事,许当该有司、在野贤才、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皆可言之,诸人毋得阻挡。惟生员不许!”



这是老爷子当年一早就给天下读书人立下的规矩。



总结就是一句话,天底下任何人都可以议论国事,哪怕是田间老农也可以指着他的鼻子骂。



但这天底下,唯有读书人不能议论任何除了读书之外的事情。



这些规定,皆是因为老爷子早年的出身所致。



他就是认定了,读书人就该做读书人的事情,未曾学会武艺,便空空而谈,于囯无利。



被朱允熥摆出洪武训令的刘三吾等人,一时气短。



沉吟良久之后,期间便有一名官员迟疑着开口道:“殿下,诸监生今日非是议论朝政,而是大明社稷。”



又有人说道:“诸监生所说,原东宫侍讲黄子澄,穷尽圣贤,传道受业,何故无妄贬黜之宣府镇?”



这人说着话,悄无声息的抬头看了朱允熥一眼。



这番问题,几乎是将在场的矛盾点给直接点了出来,直指朱允熥本人。



“殿下今日声称羽林卫指挥使有开平王遗风,原本臣不以为黄子澄乃是因纠错殿下有独推武功之意,今日看来确有其事了……”



“陛下改封殿下郡国淮右,诸生之言,即便有所偏颇,亦是为了天下礼法,何罪之有?”



“祖宗之地本就不可轻易藩国,乃或郡国。殿下英武之才,当要嘉奖,臣无有不从,然祖宗之地不可轻易相授,臣于此事,今日本就欲上奏陛下,为殿下再改郡国之地!”



双方几乎都架了起来。



刘三吾目光一转,上前一步:“殿下,今日诸生之事,或有偏颇,然实则皆因国朝社稷,亦有殿下……之存因。今日殿下放诸生返回国子监,可谓仁义之举,足可称道也。”



他这样做,就没有你的原因吗?你不反思一下?



听着刘三吾这老货的言论,朱允熥眉头夹紧,眼底第一次泛起杀意。



他竟然在教自己妥协!



他是觉得,今日西安门前之事,是因为自己的过错导致?



还是他认定了,自己若是不让羽林卫指挥使于马放过这些国子监监生,他们便要在朝堂上对自己发起弹劾?



刘三吾这番话,场上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一时间,西安门下,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在等着朱允熥开口。



然而,在这一阵死一般的寂静下,西安门城门楼下,却是幽幽的传来一声轻轻的问询。



“孤的孩儿,何曾做错了事?”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21234&cid=19242596&ajax_request=1');" class="btn-addbs">『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