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文讲的,往往意外总是发生在手术情况和术前检查有根本性冲突。
米思然马上联想起昨晚自己科室手术的状况,叹口气。
昨夜神经外科手术正是如此。
本以为很简单能结束的手术,叫了岳医生担任主刀动手。结果岳医生钻孔引流后突然发现引流液不对劲,急急忙忙转开颅。
宋学霖医生随即代替岳医生成为主刀。
接下来,宋医生一步一步带助手完成手术,过程固然很费时间但是始终没有乱过节奏。
当下在儿科手术间,众人看着聂加敏教授站在台上主刀位置不紧不慢做着手术。
能做主刀的医生有超强的技术实力,支撑到他们遇到难题时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做到不慌不乱不自乱阵脚。
慌的基本上是助手们,尤其实习生或刚毕业不久执医的年轻医生。
米思然承认自己昨晚慌到了末尾,直到今时今日反省过来,均是自己实力不足的原因。
可以知道,当下在台上的范芸芸医生应与她同样。
魏尚泉医生是绝对不会在自己女朋友竞争对手面前灭自己女朋友威风的,抱怨声:“儿科能做腹腔镜手术吗?”
原来这台手术本是做腹腔镜的现在改为开腹了。在魏医生想来,儿童年纪小,腹腔镜开刀相比**肯定难的多,如果只为追求博出名的新技术去冒这个险不值得。
米思然听这话似乎有道理,转头看向谢师姐:是这样吗?
谢婉莹趁机考下准备要在儿科混了的米师妹:“你在儿科不是呆过吗?“
儿科是医学生必须轮的四大科室之一。
米思然点头:“是,呆了三个月。”
“没看过儿科腹腔镜吗?”
“看过。”
“儿科和**的腹腔镜有什么不同?”
对于谢师姐的提问,米思然努力地想想。
应该说类似这样问题的答案一般属于临床带教老师的即兴启发式教学,这充分体现出临床带教是课堂教学没法代替的点,只有临床教学能遇到什么病例老师想起什么给学生讲什么让学生深入检索思考,有照本宣科无法比得上的绝对优势。
不过这种教学极其考验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
像现在,魏尚泉医生在旁一个呆,心头一个慌,他有预感自己刚吐槽的话要被谢同学即兴打脸。
不叫打脸,叫做纠正,纠正偏差和误解。
儿外追求腹腔镜胸腔镜等新技术绝不是为搏出名。如果为搏出名做伤害患者的事情,世界上和国内的医学组织早就发出公告让这类手术停掉了。
魏尚泉啪啪想抢先打自己的脸:自己好蠢,幸好宋猫不在场没得取笑他,否则宋猫会笑他之前夸自己和谢同学一个科结果学了啥。
米思然暂时没想出答案,对谢师姐说:“我在儿外的时候,没听老师提起过这个问题和说过这个问题。”
这问题是属于学生自己去领悟的一个技术问题。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医学圈内的隐形技术壁垒正是这样构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