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反应过来了,拿了把直止血钳递给主刀让主刀再做尝试。
张华耀没再接过止血钳。
其他医生,傅昕恒、刘裕,均清楚换钳没什么意义了。这个止血钳肯定是不行的,想再进深点气管会太粗。
主刀用钳探一下是想尝试能否碰触到异物,如果异物接近气管杈的话是有这个机会的。从透视结果来看有这个机会。但是,偶尔手术的命运是不随术前仪器检查结果去走的,到具体医生做手术时病人的情况会和仪器检查有出入。今天这个手术和仪器精准度无关,而是和患者本人的病情进展有关。异物在陆续往下掉,速度可能比医生预想中的快。
“张老师,如果这个异物在这期间继续掉,说明有活动空间。我们可以再用胸部冲击法试试。”谢婉莹说。
在临床上会发现,有时候医生证实患儿非气道完全性梗阻窒息或是大出血或是异物在患儿体内属于很危险物的情况下主张先做观察一两天,而不是匆匆忙忙地立马进行手术,尤其是那种刚误吞异物的儿童。原因在于,以医生见多了的病例经验显示,异物有可能会自己松动的。如果自己松动,可以不做手术抢救,在当异物松动时继续采用之前的急救方法让患儿体内自己排除出异物。
这个病例主要原因是医生怕患者出血过多致命,只能紧急打开气管。如同谢婉莹刚才所说的,上述经验或许可以拿来利用在手术中。
其他老师听完她的话,想着她的脑子转的真快,比他们这些有经验的还快。同时,有可能不是她比他们脑子转的快,而是她看手术时马不停蹄转脑子做手术前景预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一个医学生,老师叫旁看,不是让你变木头呆子,而是要学会用脑子思考。如何做是一名优秀医学生的表现,他们面前这位谢同学无疑刚做了次完美示范。
几个老师于是在心头上吁叹一声。
老师沉默代表她的话对了。错的话,老师会呼呼呼叫闭嘴了。
谢婉莹做好了准备,手预备协助老师给患儿做胸部冲击。
没想到人家大佬老师突然给了她另一项重大任务。张华耀转头,对她指示:“做个钩子,给我量出来长度。”说着,张华耀再对她加上一句:“同时再做一个止血工具,你自己想。”
患者的情况特殊,医生自己单凭手没法操作必须借助工具,现场的手术器械没有一个能用得上。医生只能凭自己的智慧搞现场创造发明了。
张老师你?谢婉莹的眼里对大佬写上了抹惊诧。
这个临场考题太难了,难到什么程度,难到她有种想一头撞南墙希望脑袋聪明起来的感觉。可以想见医学院循规蹈矩的笔试和操作考试,比起真枪实干的手术室里救人,真真只是个入门级。她谢婉莹学的算快,走得比其他医学生步骤快,可是到叫她手术中自制工具,而且是属于从来没有做过的一类手术临场需要用到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