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七十四章 王阳明请辞
王阳明悟出浩然正气四步修行法门,将道种融于天地,传道于众生,造福整个大明十六朝。



短时间内,诸多儒学大家纷纷自废武道根基,转而修行浩然正气。



文天祥书写《正气歌》,一步迈入胸怀日月的境界。



杨慎高声朗诵《临江仙》,让人仿佛梦回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境界不逊色于文天祥。



李东阳,刘伯温,吕昶,宋廉,刘三吾,三杨,解缙



诸多儒学大家,或是一步迈入胸怀日月,或是明德正心,最差的都凝聚了浩气长河。



大明十六朝因此掀起一波儒道狂潮,没能领悟浩然正气的,都不好意思自称读书人。



领悟浩然正气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这仿佛已经成了一种潮流。



没领悟浩然正气的,那就是心思不正,意念不坚,走哪到都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



当了官却没能领悟浩然正气,那就有可能是贪官污吏。



没当官的读书人未尝领悟浩然正气,未来可能是贪官污吏。



天下人异样的眼光,让未曾领悟浩然正气的官员,士子,都极为的难受,却也毫无办法。



万般皆下品,惟有化,以胸中所学教化众生,才是他要走的路。



“先生走出了自己的路,朕亦为先生感到高兴。”



“既如此,朕就不挽留了,只希望你我君臣情谊永在。”



称呼从“卿”变成了“先生”,朱厚照没有过多挽留。



个人有个人要走的路,王阳明已然入道,他为其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唯有选择成全。



“先生往后有何打算?”



朱厚照问道,王阳明卸下内阁首辅的位置,不代表就彻底退出了朝堂,他有意给王阳明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



既能满足王阳明教化之愿,还能让王阳明继续为他发光发热。



“臣打算建立一座书院,讲学授课,培养更多真正的读书人。”



“随着时代变迁,读书人的风气都坏了,臣有意拨乱反正。”



“真正的读书人诚心正意,守正辟邪,为名利而不择手段,非读书人所为。”



王阳明的话语中带着一股浓烈的神圣感。



教书育人,传道授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本就是世上最神圣的事情。



“先生越来越有圣人之风采了。”



朱厚



站在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考量,在他看来,杨廷和比杨一清更适合做内阁首辅。



在改革变法期间,杨廷和坐镇西南,从没出过乱子,功绩有目共睹,成为内阁首辅绰绰有余。



而且,杨廷和相较杨一清有一样特别的优势,那就是杨廷和是纯粹的文臣,而杨一清,与军部走得近了些。



主掌内阁六部的首辅与军部关系太好,并不是一件好事,皇帝,最忌讳的就是文臣武将勾搭在一起,坑壑一气。



“杨廷和确实是挺合适的人选,但此一时彼一时。”



“相较于一位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的首辅,在战乱年代,朝廷更需要一位手腕强硬,能够统辖文武的铁血首辅。”



选择杨一清接任内阁首辅,朱厚照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非心血来潮。



杨一清精通兵事,长于谋划,与军部关系也还不错,一旦战争开始,有他统筹督办,便不必担心出现问题。



倘若换了杨廷和,就很难说了。



杨廷和能力很强,就是权欲心太重,让他做了首辅,必定会管不住手脚,意图染指军部,届时文武生隙,是朱厚照不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showpop('/?id=18727&a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