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李伟不错嘛,这干活还是很麻利的!”杨华忠是有啥说啥的性子,李伟做的好,他自然是要夸赞两句。
李伟回过身,看到杨华忠他们来了,还夸奖了他,有些不好意思。
“主要还是上昼耽误了没过来,不然,砍伐的还要更多。”他说。
杨华忠点头,“这么多也差不多了,这些木材能打好多东西。”
李伟微笑着点头,“是的,打家具最好。”
他看了一眼身旁的小姨子绣红,眼中的都是大哥哥对小妹妹的宠爱。
杨华忠他们通过李伟的这个眼神,也都明白了他话中所指。
这些好木材,回头是要攒着给小姨子绣红打嫁妆的。
绣红已经十二三岁了,再过两三年就可以说婆家。
照着杨永进和曹八妹的性子,循着以前对绣绣嫁妆的安排,接下来这两口子肯定是一门心思为二闺女攒嫁妆了。
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笑了笑,不说破,以免绣红尴尬。
赵柳儿则上前询问曹八妹:“二嫂,你的头好些了吗?还痛不?”
曹八妹抬手整了整头上戴着的赵柳儿送她的包头帕子,微笑着说:“好多了呢,不咋痛了。”
赵柳儿点头。
曹八妹又说:“这包头帕子回头我洗干净了再还给你。”
赵柳儿莞尔:“没事儿。”
那边,几位村老也过来找杨华忠了,说是人都聚集得差不多了。
杨华忠于是对众人道:“那就下山吧,待会日头一落山,天就黑的早。”
大家伙儿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现在不同于暑天。
暑天的这个时辰,日头还高高挂着呢,大家伙儿正当忙活,而且,暑天就算日头下了山,那留下的余晖和晚霞散发出来的光亮,都足够支撑大家接着忙活一两个时辰!
一旦过了中秋,这天是一天比一天黑的早,确实得赶紧下山,不然要摸夜路了。
长坪村。
天微微黑了,但今天的村子却跟以往略有不同。
以往的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烟囱几乎都在冒出炊烟,村口池塘边有挑水和浆洗的人,村里的大街小巷墙角大树底下,都会不时传来那熟悉的召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但是今天,村里显得相对冷静。
为啥呢?
当然是因为今天开山啊,村里的青壮劳力几乎倾巢而出全都进山砍柴去了,很多人家里要么留个老人看家护院,要么留个孩子。
要不然索性老人孩子一起带上伞去捡枝条,拢松毛,挖野菜,家里一把铁锁锁好堂屋门得了!
甚至还有人家的狗也跟着一并去了山里玩耍。
所以,村里相对冷清了许多。
留守下来的老人和孩子,会在这天快要黑的时候,来到村子后面的路口朝着山脚下的河边,桥上张望,翘首期盼。
杨若晴将两个孩子交给了孙氏,也出现在村子后面,打算过来给杨华忠搭把手。
然后,她就看到河对岸的山脚下,渐渐出现了下山的队伍。
好几条老黄狗小黑狗摇晃着尾巴在前面小跑着开路,然后后面跟着大部队。
挑着的,抬着的,拖着的,用骡车和板车拉着的,还有背在背上的,各种姿势各种方式将山里的柴禾源源不断往家里搬运……
“哎呀妈呀,这是把山给搬空了呀!”
耳边冷不丁响起一声熟悉的调侃,杨若晴扭头一看,发现刘氏竟然也来了。
“四婶,你不需要在家带春霞吗?”杨若晴问。
刘氏看了杨若晴一眼,笑眯眯问:“晴儿,你不也不需要在家带团团圆圆吗?”
杨若晴翻了个白眼,工地上如果缺个抬杠的,她一定推举刘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