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一二章 梁山造船厂
,其中有从大理或者高丽,暹罗等国运过来的,每月是笔不小的开支!



然而,这些都是值得的!船厂没有令大家伙失望。船坞分为好几层,镂空的工作台下方就是水域。几百人在忙碌,吼声震天,进进出出的人员不断。有队伍负责船侧,有队伍负责船尾,也有队伍站在下方的高台上负责船底,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老师傅们带着学徒利用红笔划线和锯子,铁凿等工具,言传身教,喝斥甚至动手,按照图纸要求切割木板。凿孔……,一块块木板拼接成船形……



这种造船业在明朝的时候发展至巅峰。



可惜,清朝逐渐落后,没有适应大环境的不断改进。此类技术逐渐没落,直至为新时代取缔而消亡。



晁盖行走在各个船坞之间,目睹工匠们忙碌的场面,看着一艘艘千料海船成型的过程,又听着孟康和老师傅们的讲解关键,船只建造的注意事项。



莫名想起清朝末期的屈辱,不禁为多灾多难的民族而感慨。因为他的出现,梁山造船厂图纸绘画逐渐普及,老师傅不再敝帚自珍,船舱空间在增大……



中国古人的智慧是令人叹服,他们缺少的是认知。先进的理念灌输后,造船厂创造的奇迹会更多!



宋朝时期船只不仅体型庞大、种类繁多,为此还出现了商船队伍,贸易的路线一度达到了东南亚、中东,将北宋珍贵的陶瓷、丝绸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宋朝海运贸易的繁荣与“开疆拓土不足”有着严重的关系,如此也就造成了宋朝重视海外市场,据记载日本、高丽、勃泥、大食等50多个国家皆是宋朝的贸易伙伴,最远的地方甚至能达到非洲。



只是船只过于沉重,吃水量深,运载量差强人意。一艘长二十多丈,犹如庞然大物般的木兰舟,只能运载两万料,换算下来,就是一万两千吨。然而,明朝时期同类型的船运载量却有五六万吨。



除了船只构架不同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宋朝时期的船只为了应对当时的海上恶劣环境,一般都将甲板和船舱塑造的比较厚,所以承载能力全都不太足。



如果用来运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第四一二章 梁山造船厂 第33页



的话,就会导致船体的承受能力严重不足,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一点远航队伍多次遇到,每次运载的货物与人员有比例,即便是有足够的空间也不会盲目运载。



导致实际运载量远胜于船只本身承受。



所以,此类船只的缺陷是造船厂要改善的。



晁盖不可能故步自封,将宋朝船只的弱点全部继承。如今造船厂,除了用新工艺来建造新的舰船。



专门有几个船坞,抽调精英工匠改良河船。诸如老式楼船,整体加固,增设水密舱,添加各类设施。



大半年来不计成本的投入,效果是显著的。



同种类型的船只底板,甲板厚度变薄,利用橡胶填充。内部船舱加大,运载量提高了至少五成以上。十多艘改造完的楼船重心问题改善,性能大增。



尤其是类似于风帆战列舰的船只,正紧锣密鼓地建造。一艘八九米长,即将完工的结合中西方的船只。只等竣工下水,就能为建造新船提供经验。



晁盖各种设想,如船只装上钢铁撞角,船身可以镶嵌铁片组成的铁板。怎样增强动力,船只航速等等。这些对造船一辈子的老师傅们而言犹如明灯。



只要有正确的方向,有钻研的意志。



造船业是会与时俱进,不断地迈向高峰。



晁盖相信这一点,所以提高工匠的待遇和地位,在军工场,造船厂等地方投入大笔资金,力求创新。



“孟康兄弟,造船厂交给你了。多多挖掘可造之才。不要怕花钱,挖墙脚,招募人才,高薪聘请。有些想法也可以探讨,未来海军将在这里启航。”



晁盖对于玉幡竿孟康的手艺和管理能力持以肯定态度。只是在临走之前,对方聊了会并叮嘱离去。



玉幡竿孟康对于晁盖非常感激,要不是这位山东天王的招揽。自己还在饮马川打家劫舍,无所事事。哪里会像现在主管造船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