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六十四回 开府
>


正所谓养金丝雀用金笼子,虽然杨承应养的这位没鸟,不妨碍他用养金丝雀的待遇对待他。



杨承应自己办到了靠近西门的府邸,那以前是济尔哈朗的住宅。杨承应把那里改了一下,隔壁即是杨承应选的文馆所在。



第二件事,恢复明朝的墩军——石门关、上哈塔墩、大片岭关、大片岭墩。



每个墩台有士兵五百人。



这些墩军由投降后金,又投降杨承应的原明军士兵担任,待遇略低于其他明军。



拜阿敏所赐,这些墩军提起后金军就咬牙切齿,待遇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如今跟了杨总爷,那是真给钱、给粮食,还让他们吃上热乎乎的羊肉汤和饭,自然个个卖命。



杨承应不让他们一直当墩军,而是告诉他们,你们替我守好这些墩台,遏制住后金军的进攻。表现好的入正规军,表现差的辞退。



表现中规中矩的,等身体评测过关,再酌情考虑入正规军。



这一招,是表面上招募墩军,实际上是在为下一次扩军做准备。



京城,东厂。



魏忠贤经过几次党同伐异,已然是大权独揽。



他待在哪里,那里就是管理天下的所在。



“杨承应上奏朝廷,请求设立文馆,你们怎么看啊?”



魏忠贤是个文盲,只能把这种事交给手下人。



而他的两个最聪明的手下,正是工部右侍郎崔呈秀和太仆寺卿霍维华。



两人异口同声道:“不能同意。”



“唐初,李世民为网罗人才与李建成争权,创建了文学馆。”



崔呈秀引经据典,“杨承应想设文馆,心思和李世民是一样的。”



魏忠贤听了,扭头看向霍维华:“你呢?”



霍维华道:“杨承应气候已成,但他一直苦于不能聘请幕僚管理政务,如果开了文馆等于是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将来更难管。”



“如果朝廷不同意,他自己开设文馆,又会如何?”魏忠贤问。



这一问,倒是把崔呈秀和霍维华问到了。



大明律虽然有明文规定,若当真一直认真执行,哪有今日这么多的事。



再者,杨承应完全可以借口自己真的是召书生刊发书籍,你完全拿他没辙。



要是有办法,霍维华也不会被一直拿捏到离开。



“你们说,杨承应对朝廷有没有想法?”魏忠贤突然问。



崔呈秀不好回答。



熟悉情况的霍维华道:“那倒是没有。杨承应非常害怕到京城来,好像是因为有一次被王化贞召到辽阳,把他差点杀了。



要不是已故的薛国用拦着,恐怕就没有今日的他。”



魏忠贤笑道:“既然他没有心思到朝中来,我何必招惹他,给东林党一个拉拢他的机会。这件事准了,顺便让使者告诉他,这都是咱家的恩典。”



崔呈秀和霍维华面面相觑,都觉得此举不妥。



但想到自己干的这类事不算少,没脸劝魏公公不那么干。



于是,魏忠贤做主,以朝廷的名义让杨承应设文馆。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