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四十六回 继续攻心
坐船到大长山岛的鸳鸯港。



杨承应去的时候选择走旱路,顺便深入民间,了解大旱过后,百姓的生活状况。



因此,一路上走走停停。



在段家屯待了一会儿,杨承应又和亲卫们出发,继续向归服堡前进。



另一边,朱徽娴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这个突破口,说起来也和杨承应有一定关系。



去年一场雪灾,今年又是大旱,百姓都认为是触怒了天上的神灵,纷纷请求杨承应重修石鼓寺,举行祭拜神灵的仪式,以此安抚神灵。



杨承应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知道这完全是因为小冰河期导致的,跟神灵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于是不准。



但公主不一样,她敏锐的发现,这是一个收买人心、宣示朝廷存在的好机会。



于是,她出钱让工匠重建石鼓寺。



但是怕杨承应回来了捣乱,朱徽娴在提出重建的第二日就带着女道士、小尼姑登大黑山,祭拜神灵。



石鼓寺,又名唐王殿,位于大黑山南麓,相传是隋末唐初大将尉迟敬德所修。



有传言说,寺前有两块圆石,风吹圆石,就像敲鼓,因此得名石鼓寺。



不过,朱徽娴登山来到石鼓寺门前,却没见到这两块圆石。



在石鼓寺的遗迹上,朱徽娴祭拜天地,恳求天降甘霖。



山下百姓听闻此事后,纷纷来到唐王殿遗址,一起跪拜祈求,以求来年风调雨顺。



一时间,山下跪倒了一片。



朱徽娴听了小太监的禀报后,很是高兴。



春桃禀报:“公主,茅元仪在外面等待觐见。”



“传他进来。”



朱徽娴说罢,在小太监带来的马扎上坐下。



在她面前,小太监站成一排,将手中的布扯开,遮住了公主的视线。



这样,茅元仪也看不到公主的真容,只能听到声音。



茅元仪和孙元化都是参加过科举,是徐光启的两个学生,应该是忠于大明。



孙元化此时不在金州城,而是去镇虏城教导炮兵。



作为军械局主管的茅元仪便是唯一的选择。



茅元仪在小太监的引路下,迈着四方步来到石鼓寺,在距离公主的五十步距离,下跪请安。



朱徽娴让他平身,并赐座。



“听说茅先生是湖州人,因为对辽东时局感到担忧,这才冒险来金州镇,后来在驸马麾下听用至今。”朱徽娴道。



“是也,臣本来是听说有人利用职权做不法之事而气恼,来金州卫取证。不想遇到了驸马,从此开始了臣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如果不是驸马,臣不过是一个写了些著作的文人。”



茅元仪态度恭敬,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杨承应的欣赏和感激。



朱徽娴听了,是既高兴又头疼。



高兴的是有人真心夸驸马,头疼的是这种人搞不好对驸马死心塌地而不忠于大明。



“茅先生至今职分低微,从没想过向朝廷谋取一官半职?”朱徽娴又问。



“再重要的职位,都不及军械局重要。建虏在北,时时窥伺金州镇。没有上好的兵器和火器,怎么能抵御建虏。”



茅元仪慨然答道。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