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回 你死我活!
城长长见识。”



“是。”



耿仲明领命,让手下带着这些整理好的首级离开。



“其余弟兄随我回城,举办庆功宴!”



“好。”



尚可喜和彭簪古各自指挥部下收队,随杨承应回城。



夜幕下,月色如银。



孙元化登门拜访恩师徐光启。



白天在城楼上,就见到老师默默离开。方才举办的庆功宴,也一直没见老师的身影。



宴席刚散,孙元化便前往老师的住处。



刚进门,便看到老师的仆人正在收拾行装。



“老师……您这是要去哪里?”孙元化略感意外。



“为师要走了。”徐光启道。



“老师要走?去京城吗?”



“没错,此行目的基本完成,再留下来似有不妥。”



“老师……”



“你听我把话说完。”



“是。”



孙元化诚惶诚恐的低下了头。



徐光启一脸慈祥的望着自己的高足,笑道:“为师本来是想帮助方巡按节制金州,这个目的自然没达到。



对我来说,这算是辜负了朝廷对我的信任。”



说罢,他长叹了一口气。



孙元化知道,恩师屡次与朝廷重臣不对付,似乎是情商低。实际上是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才看不惯那些重臣的一些做法。



“不过,于我个人而言,却收获颇丰。”



徐光启话锋一转:“几何原本九卷都已翻译完毕,还修正了农政全书。”



说到这里时,徐光启来到了一摞摆放整齐的书前。



“这些书留给你和杨承应,希望对你们有用。”



徐光启轻轻地拍了拍书,显得非常不舍。



“老师,弟子拜谢老师恩德。”



孙元化立刻跪下,向徐光启磕头。



他认识这些书,都是恩师这些年收集的书本,其中有大量的学以致用的书籍,也有一部分西方传来的书籍。



这部分西方传来的书,中间有利玛窦留下来的内容。



可惜几次上奏朝廷请求刊行,都如泥牛入海。



“起来吧。”



徐光启扶起弟子:“离别在即,我有几句话要叮嘱你。”



“请恩师训示。”孙元化低了低头。



“你的才学不在军事战阵,而是火器方面。以后,你千万不要管打仗的事。”徐光启叮嘱道。



“弟子记下了。”



“第二,杨承应心眼不坏,有时候太急躁,你要直言改正。”



“弟子也记下了。”



“你不要去京城任职,那地方不适合你,就老老实实的待在杨承应的麾下。我有一种预感,此人将来不可限量。”



“是,弟子谨记恩师教诲。”



师徒俩聊着聊着,来到了庭院中。



抬头一望,一轮明月挂在天际。



师徒俩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首词里的语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次日,清晨。



徐光启起程返京。



杨承应率镇虏城将领前来送行。



“徐老,以前多有得罪,您老不会介意吧。”



杨承应笑道。



“要是介意,我这一把老骨头都气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