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回 耐心安抚
>
那人把头一昂,一副不怕死的样子。



现场唏嘘声一片,估计不少人都有类似的遭遇。



杨承应也是心软了下来,和声说道:“这的确是个悲剧。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让悲剧重演。”



紧接着,他朗声道:“相信你们之中有不少亲戚去了金州,他们对你们说了什么?难道告诉你们的是我金州民不聊生!”



对于这点,杨承应很有自信。



自他主政金州以来,分拨出去大量的土地和粮食,冬天还有大量的木炭。



春耕又发放农具和粮食,还从山东等地采购鸡鸭鹅,供大家饲养。



果然,百姓们议论纷纷。



“将军说的对,我的表哥就去了金州,据他说,他得到了一块土地。”



“是不是真的?去了一个地方的人,总是会吹这个地方有多么多么的好,让你羡慕,就因为你去不了。”



“哎呀,不会有错的。”



众人七嘴八舌,态度开始出现松动。



“你们心里肯定在想,去了金州也要交粮食,不如不走。”



杨承应像大夫一样给他们号脉:“这自然不假。但是,金州的海运贸易发达。



我在金州建立了纺织作坊、缝纫作坊,女子可以去干活,得到工钱。



孤寡老人去积善堂,失去父母的女孩去幼儿所、男孩去童稚军学习文化。”



这些话,引起了百姓的兴趣。



有人就问,如果父母还健在的,可以去那些地方吗?



杨承应立刻回答,太小不行,过了十三岁就可以去作坊,赚了工钱和粮食,为家里减轻负担。



又有人问,如果没有分到土地怎么办?



杨承应回答他们,有商队去京城,或者江南,还能去国外,还有本地也在大规模基础建设,也缺人口。



听到这些话,不少百姓悬着的心总算安定下来。



从下午到天黑,杨承应除了喝口水,连饭都吃一口,耐心的解释各种情况。



终于说动了百姓。



此时,距离子时也只有半个时辰。



“扶、扶我下来。”



杨承应头一回感觉双脚发麻,在公孙晟的搀扶下,走下板凳。



鲍承先佩服道:“属下见过很多将领,第一次见到将军这样有耐心的人。”



“就是,要是我的话,谁敢不听,上去就是一刀。”



孙得功刚说完,就被鲍承先轻踢了一下脚跟,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见孙得功缩头缩脑的样子,杨承应苦笑道:“其实,很多事只要讲清楚,就容易得多。”



但他们的话,也给杨承应提了个醒。



等新城筑造完毕,自己一定要好好整顿内政,建立一套宣传机器,加强组织能力建设。需要用的时候,直接派出去,省得像今天这样麻烦。



越想越觉得这件事很重要,杨承应下意识的看向范文程,他或许合适。



瞅见来自将军的目光,范文程心生疑惑,将军干嘛这样看我,难道我来的时候没洗干净脸?
(2/2)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