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末尾已修改为新内容,大家稍微看一下,不然连不上)
成安伯郭祚永(始封郭亮,靖难军功封侯爵,世伯爵),东宁伯焦梦熊(始封焦礼,军功封爵),宁晋伯刘光溥(始封刘聚,军功封爵)。
崇祯前后总计收拾了一公、三侯、四伯,八个人,或者说八家勋贵,光抄出来的金银折合便近三百万两之巨,其他珍宝及房契、田产另算。
勋贵们想要反抗都不可能,其一,赵之龙的人马根本打不过黄得功的勇卫营,连招架之力都没有。
其二,刚刚调任南都兵部尚书的史可法完全是忠于崇祯皇帝的,也不会坐视出现南都部曲发动叛乱之事。
其三,守备太监韩赞周在迎驾当日便投诚崇祯皇帝了,交出所辖厂卫权力,以示忠心不二。
如此一来,勋贵们连折腾的可能都微乎其微了,胜算更是无从谈起了。
按照那逆子的诡计实施,果然打得勋贵措手不及。
拿到了大量物证之后,其他人想要为其开脱解围都不行了。
见到初战告捷,崇祯顺势便开始大肆整饬南都六部,并组建内阁。
由于某逆子说了钱谦益后来的经历,导致这位东林之首在崇祯心里的地位骤降。
但好在有瞿式耜这个被某逆子评价颇高的学生来给老师兜底,本着试一试的原则,崇祯也就姑且让瞿式耜当一段首辅,查看其能力。
鉴于钱谦益在东林里的声望,便命其担任翰林院掌院,如此安排,也算是知人善用了。
按照既定标准,内阁是要安排五个人的,而且是由臣子推选,天子钦定而成。
但鉴于那逆子都可以控制内阁人数,就弄个两个人应付了事,其中一个还是准国仗,崇祯也就不会将内阁成员一次充满了。
首辅为瞿式耜,次辅为高弘图,两个位置给当代大儒刘宗周与知兵的袁继咸预留,余下一个视具体情况而定。
让东林之人来当首辅,这算是给足了东林的面子了,钱谦益也有了不错的差事,再闹腾便是过分之举了。
南都官场被崇祯整饬了一番,看似雨过天晴,实则暗流涌动。
官吏,特别是能参加廷议之人被分为四类——即东林、复社(几社)、北官,南官!
六部尚书加侍郎合计十八人,跟随崇祯移驾南都的北官便占了九人之多。
东林仅有两人,即刑部左侍郎侯恂与吏部右侍郎张玮。
复社有三人,吏部左侍郎张肯堂、礼部右侍郎张溥、刑部右侍郎张采。
“南官”即非东林与复社或浙傥,却为南人,且非随驾而来,有兵部尚书袁继咸、工部左侍郎姜曰广、户部尚书郑三俊、户部左侍郎万元吉这四人。
人数虽然也不是很多,但全都是让东林羡慕嫉妒的肥差,若是攻击不成,便要努力拉拢,以对抗规模庞大的“北官集团”。
这个集团当初在皇帝与太子发生争执之时,都站在崇祯这边,为了随驾,不惜丢官,崇祯自然视其为嫡系,到了南都之后,便会竭力安排新差。
除了安排在六部的九个人之外,还有大理寺卿成德与都察院左都御史陈泰来,这样七卿(六部尚书加左都御史)就占了五个(刑部尚书傅冠、工部尚张慎言、吏部尚书孟兆祥、礼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陈泰来)。
即便在对某个议题相持不下,用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凭借六部里的九位近臣,也能取得半数票数,只码不会输掉。
崇祯将某逆子的套路给学去了,弄不过某逆子,还弄不过东林?
那干脆直接退位,在南都颐养天年算了!
根据厂卫所探得的情报,东林上下虽然对如此分配表示不满,想要增加在六部里的职位数量。
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条强龙刚过江,先抄了勋贵的家,又将东林面前的“半锅肉”给夺走了。
但由于瞿式耜谋得了首辅一职,暂时东林也不便也不会立即发难,还要打算趁机拉拢朝廷里的南官来对抗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