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61章:分期付款
太子提及的办法,那自然是好办法,因为太子就是自己的准女婿,于情于理,于内于外,身为首辅的薛国观都会鼎力支持:“殿下英明,此法先行支应不高,却易得乔迁之喜,可解朝臣之急也,益处尽显,甚为精妙,定能感动百官。”



至于利息,贷款八年,年息不过百分之五,当真不高,累计也就是总贷款的百分之四十而已。



这贷款从哪里来,自不必多说了,而且以太子的秉性,不可能给文臣武将白白贷款,收取些许利息也是理所当然的。



薛国观是某太子身边的红人,对于百分之几的说辞也通过耳濡目染,相关比例已经全然明白了。



所以对其自家来说,首付两千两银子,在新城买下一套售价一万两的大宅子是极为划算的事情。



在被抄家之后,让他一次支付全款是肯定拿不出来这么多钱的,但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来购买宅院,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年俸超过五千两的大臣,在整个渣明仅此一位而已,贷款八年对薛国观完全没有任何压力可言。



至于他能否当八年首辅,向温体仁的执政时限看齐,只要想想首辅的女儿已经被送进宫里就明白了。



只要首辅成为了国仗,那首辅的位置自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薛国观再不学无术,也总比皇帝的国仗周奎强出好几层楼那么高吧?



本届首辅别的不行,察言观色的能力甚佳,而且嗅觉极其灵敏,已经感觉到太子打算用新城的宅院来做文章了。



此事涉及朝廷成百上千官吏的府邸更迭,总额更是不下百万两之巨,如此看来,太子所图甚大。



兴建新城表面上确系为京城分担忧患,令朝野深以为然,实则可为太子售卖房产大开方便之门,实乃一石二鸟之计。



如今为了引诱百官在新城购置房产,又祭出分期付款这种招术,可见太子方才黄口之年,城府却是何等之深。



碰见一个机关算尽,比自己还要荫险数倍的圣上,薛国观越想就越觉得害怕,幸好小女被太子看中,不然全家都将万劫不复。



吴甡也觉得这个办法没什么不妥之处,朝臣想买新宅院,可是兜里的银子却不够,用这个办法就能两全其美了:“臣附议首辅所言,殿下若以新城为重,则百官自当紧密追随,若不能定居,朝夕必然在两城之间往来穿梭,多有不便。今殿下出此卓越奇策,百官便能乐享新宅,由此而侍君便捷,官眷亦可安稳怡然。”



如果太子在新城的宫城建成,且要执意搬迁过去,在那里开朝会的话,那在老城这样的文武百官就要跑上七八里路去上朝。



一周五天都是这样来回折腾,大家必然会牢骚满腹,所以让官员搬迁自家府邸是必然的事情。



太子住在新城,官吏自然也要跟着搬到新城去,幸好距离很近,不是千里之遥的迁都,不然大家会更加辛苦。



吴甡不清楚太子所谓的贷款需要的银子从何而来,但既然太子开了金口,就一定会有所准备。



这么一大笔钱,想让户部出的话,李侍问绝技不会同意,所以只能由太子来出,或许真是用紫金债券来为百官贷款。



“臣附议首辅、次辅之见解,京城不必他地,即便拿出千两银子,也难觅一处上等宅院。百官不乏家境窘迫之人,若搬至新城,抑或居无定所,必损朝廷颜面。殿下以贷款相助百官,可谓雪中送炭,乃是臣子之福祉也。”



在次辅之后,礼部尚书冯铨便成为了第三个贷款支持者,作为首辅的头号跟班,只要薛国观表态,他就会跟着表态,如果其间次辅开口,那他就等会儿再发言。



能当上尚书,冯铨除了给薛国观送银子之外,也是有点能耐的,与洪承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却稳压薛国观一筹,只不过家里没有一个胸围曝棚的女儿……



冯铨很识趣地没说京城房价高起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因为这是大明的都城,是天子脚下,若是吐露出来,必定会让太子愠怒。



所以直接就将内容扯到了清官上面,冯铨是不会自证清白的,但朝里确有不少为官清廉的同僚。



譬如吴甡、堵胤锡、李侍问等人,这都是一家老小要靠他们赚得那点月俸过活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