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7章:复征三税
殃及,繁华依旧,商贾云集,正是征收商税之时!”



朱元璋虽然宰了沈万三,但对商业和商人给予了相当大的优惠措施,定商税仅为“三十税一”,而且规定书籍、笔墨、农具、舟车、丝布之类皆免税。



这里面虽有恢复生产,增加百姓收入,提振帝国经济,稳定江南富庶地区的战略用意,但对明朝初期,乃至中后期的商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极其显著的。



但一直到了万历年间,盐税、茶税、市舶税、通过税、营业税,总额不过三百四十万两,加上矿税和海税,高峰也不足五百万两而已。



比较南宋数以千万贯的商税收入,明朝的同类岁入实在是有些难以启齿。



假设宋代一贯钱大约相当于明代的一两银子,宋代仅仅“盐、茶、酒”三项收入便高达四千七百余万贯,那就约等于在明代仅仅这三项收入就达到4700多万两白银。



仅商税一项,便可年入近五千万两白银!



这笔钱放到明朝,将会是什么概念?



不管是内忧还是外患,东虏还是流寇。



一年五千万两白银砸过去,全都解决了。



明朝的商税收入为什么会如此之低?



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



李待问见到踌躇满志的小太子还在做着岁入千万的大梦,不免提醒道:“启禀太子殿下,我朝早已征收商税!”



这位户部尚书并未要与太子作对,而是想让小太子明白,商税之事由来已久,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皇帝在位的时候也想从此下手,只是阻力太大,实在是难以触动根本。



偷税漏税行为几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且由于地方官员也能从中得到了不菲的利润,便对地税置若罔闻,在官商勾结的情况下,朝廷是很难扭转当下的不利局面的。



帝国各地,商税其实已经成为走过场的形式而已,商人想交多少,就交多少,只要喂饱当地官员,哪怕宣称自己不是商人也可以高枕无忧,完全不用担心会被秋后算账。



这货像是不想给自己找活干,幺鸡便笑呵呵地问:“既然如此,那不妨由李爱卿为本宫介绍一下,去年浙江茶课(茶税)收获几何呀?”



不用太多,要是能超过一万两银子,老子就改姓茶好了,你们这些茶商在帝国危难之际,也算是忠心可鉴了。



李待问急忙拿出随身携带的账本,快速一顿乱翻,终于找到了相应数额,朗声禀报:“启禀太子殿下,去岁浙江茶课为九百二十一两白银!”



说完之后,李大人心里也在打鼓,若是让太子识破这里面的漏洞,恐怕又要雷霆震怒了。



这绝非他刻意作假,扰乱圣聪,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即便是户部,也拿下面没办法。



李待问是问心无愧的,可他不能保证这位小太子不会像他的父皇一样,把大臣当成替罪羊。



幺鸡意味深长地眨了眨眼,又不动声色地点头评价:“李爱卿的回答,让本宫很满意!”



浙江是帝国产茶的第一大省,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全省的茶叶销售总额应该不到二万八千两银子。



你觉得这可能么?



大殿上的气氛变得更加诡异了,朝臣们都清楚这里面的破绽,但只要太子不发话,他们就没必要多此一举,给自己找麻烦。



薛国观还想就此对李待问发难,想把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也争取过来,安插上自己的傥羽。



这可是七卿(六部尚书加左都御史)里最肥的缺,但凡可以掌控在手,就能日进斗金了。



不过听到太子的后半句话,首辅大人还没揣摩清楚圣意的真正意思,所以就暂时按兵不动了,这时候不犯错比立大功稳妥得多。



太子的语气好像略带嘲讽,可并没有治罪李待问,也没下令追收茶课。



这位特立独行的圣上到底是怎么想的,没人能猜的出来。



“哦,好了,朝会也开了许久了,大家暂时可以休息一刻钟,殿外有椅子,诸位爱卿可以就坐!”



今天的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