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等要臣也大多是如此。
袁熙带着许褚、祝公道、顾雍,还有一众虎卫,来到了临淄郊外的村落。
国渊换了一身粗布麻衣,正指挥着青州常备兵帮助修葺房屋。看到袁熙等人到来,国渊行过礼后就继续忙碌于安顿百姓。
袁熙看着那些简陋的房屋,不禁有些心酸。这时普通村民的房屋,是土夯筑而成,上铺茅草。大都一堂两室,一家老小就挤在这昏暗的土屋里面年年岁岁。
袁熙每到一处,兵卒百姓就停下来,或冷漠或敬畏地看着袁熙一干人。袁熙自问做不来亲身去搬土夯墙,但他还是派出随行兵士去协助。
“元叹,还有多少户人家没有安置?过冬的寒衣筹集来了多少,那些青州军家眷分发了多少?”袁熙问道。
顾雍面有苦色,说道,“公子,临淄附近安置了四千户。另外元皓先生、子尼兄,正在安排一万户到乐安。”
袁熙知道,青州辖区最大的是北海、东莱两郡。特别是北海,早年是黄巾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无主荒地很多。
顾雍取出了一本账簿,汇报说道,“冀州许诺调拨的御寒冬衣都押运到了,全部分发给了原冀州兵卒,另外两万件冬衣发给了青州兵。百万之众的青州军家眷实在是……”
袁熙惊讶地问道:“他们以前没有冬衣吗,他们是如何过冬的?”
顾雍不知道该怎么向袁熙说,毕竟自家公子五谷不勤,虽然不至于和晋惠帝,那样何不食肉糜一样,但也是不知民间疾苦的,于是说道,“公子不知道么?乡民农家冬里很少出门,往往是一家共一件寒衣。”
袁熙无语,他所接触的百姓,都是城中的居民,他们当然过得比乡民好很多。在流民中他也看到过用草绳遮体的人,但亲身治理这些百姓时,才有那种责任的鞭笞感。
就像太宗皇帝李世民一样,他也正在蜕变着,成长着,从一个公子哥,京城纨绔,逐渐成长为,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马蹄声起,远处奔来一骑斥候。
“报少将军,北海太守孔文举,差人来求援,郭从事请少将军,速速回临淄”斥候下马后禀告道。
袁熙心中一动,知道计策奏效,入主北海在此一举。过了一会,压下来内心的激动,袁熙招呼众人准备回城。
远处跑来了几十骑
太史慈双手握紧,神色焦急地站立在,刺史府前堂门边,他唯恐搬兵迟了,北海就被攻破,那自己的恩情怎么还。
郭嘉来到太史慈旁边,他旁敲侧击到了一些北海的情况,心中有了计较,安抚道,“壮士不必担忧,已经派人请来我家主公与田别驾。”
太史慈拱手道谢:“太史慈代北海军吏百姓,谢过先生了。”
说话间门前战马嘶鸣声起,很快太史慈看到一众人进到大堂前。为首的一个身穿月白袍服的青年。青年不过十七八年纪,身形匀称矫健,样貌俊美儒雅,使人一看颇生好感。
青年身后跟着的四人,有白净的儒生,有魁梧健硕的武士,各自都是仪表非凡。太史慈看得暗暗感叹,冀州军辖下俊杰何其多。
郭嘉给太史慈引荐了袁熙等人。
太史慈赶紧抱拳行礼,送上文书,朗声道,“在下孔北海下属,东莱太史慈,拜见袁公子。”
袁熙接过文书读起来,太史慈接着道:“都昌为黄巾贼淹没,北海只有守军三千余人,实在是势如累卵。请公子速速发兵救援。”
说话间田丰也赶到,袁熙将文书递给他。比起孔融的求援来,袁熙更感兴趣的是太史慈本人,这可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忠义无双的太史子义。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原为刘繇[yáo]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pán],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