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209.潇洒
209潇洒



第(1/3)页



对于孔丘的仁义之理,我不置可否。



仁义仁义,说的好听。



仁者,裂分为二也;义者,陷头于胸也。



莫不见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为「仁义」二字害了性命?



远的不说,就说前些年,一生都活在「仁义」二字里的的宋国国君子兹甫。



年幼时,子兹甫在父亲宋桓公面前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贤于庶兄子目夷,还说:“目夷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请立目夷为国君吧。”



宋桓公把兹甫的想法讲给目夷听,目夷听后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说:“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不是最大的仁吗?我再仁,也赶不上弟弟啊!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礼制啊。”



为了躲避兹甫的让贤,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甫的太子之位没有让出去,于是继承大统,成为了襄公。



襄王十三年春,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齐国,楚国国君相聚在一起。



襄公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齐君和楚王的不满,又自做主张,没有经过齐国,楚国的同意就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



目夷劝他说,宋是小国,小国要争当霸主会招来灾祸的,但襄公不听。



在到盂地前,目夷又劝他要带上军队,以防有变,楚国人是不讲信用的。



宋襄公说:“是我自己提出来不带军队的,与楚人已约好,怎能不守信用呢?”



于是,宋襄公不带军队赴会。



到了约定之日,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楚国早埋伏好了军队。



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为争当诸侯霸主而发生争议,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带回楚国囚禁起来,想借以攻取宋国。



直到同年冬季,诸侯在薄地会见时,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



宋襄公回国后,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就决定攻打郑国。



目夷劝阻他,襄公依旧不听。



周襄王十四年初冬,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



楚国派能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



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相遇。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



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



目夷说:“可以进攻了。”



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地。”



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目夷的意见,宋襄公却教训道:“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襄王十五年夏季,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遗留的箭伤发作,不治而死。



纵观宋襄公一生,皆为仁义二字所累,亦为仁义二字所死。



仁义,害人不浅。



但我却没有阻止孔丘离开。



这世上每个人的脚下都有道路,他有他的道,我有我的道,我们的道或许不同,但走上这条道路的决心是相同的。



他相信仁义,其实是相信人的本性善良。



这这世上又有什么人是天生善良的呢?



自私和丑陋才是人的本相,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出现教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