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也不行。
现在工科理学作为显学,也就是科举内容,已经有快二十年了。
所以大乾的风气是以“实践出真知”为主基调的。
王潇淳等一批数学家,虽然搞出了一大堆的模型,但大内阁并不会因为这些数学模型而调整政策。
必须要等到实际上的效果,和模型贴合后,大内阁才会考虑。
对此,王潇淳等数学家也不在意。
毕竟只是刚刚起步而已。
他们也不指望着立即就能够让大内阁对他们无比相信。
还是需要慢慢来的。
甚至于,他们还更加喜欢如今的状态。
就闭门造车,好好的研究算术,继而畅游在数学的海洋里。
这对于他们来说甚至是一种福音。じ☆veЫkメs? ?
很多人,在爱好变成工作后,就会迅速的消磨热情。
但还是有那么一批人。
哪怕爱好变成了一天一天重复的工作,却依然甘之若饴,而王潇淳等人就是这样的人。
每天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然后就能够赚到足够多的钱养家糊口,而且以后一旦研究出来了成果还能够流芳千古。
流芳千古,就是这个时代学者的最大诱惑。
这谁能抵抗得住呢?
而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著书的原因。
图的不就是一个身前身后名么。
…………
王潇淳那边正在结合数据,捣鼓那让人看不懂的数学模型。
而赵阳也在学习。
他发现时代变化得很快。
原本的工匠还可以靠经验。
如今工厂开始建立了,标准化产品制度下,研究数学也变得愈发重要。
“到底怎样才能够建立高楼呢?”赵阳摸着下巴。
作为曾经的首辅,如今却只是一个小小的宰相,赵阳并没有感到什么落差。
本质上,赵阳是和王潇淳那些人是同一类的,对于权势并不是特别在意。
如今,赵阳更加关心的是,面对愈来愈大的基建需求,技术上的难关如何攻克。
他找来了另外一个大师,宇文凯。
两人围着桌子。
一张图,一杯茶,就这么讨论一天。
赵阳都好几天没有去大内阁参政了。
“陛下曾经设想过一种大楼,就是上下层是同等的面积。而不是越往上越小的。”
“问题就在于,怎么造呢?”
宇文凯吐槽着。
原本的建筑是怎么样的?
若是想建得高,层数要多,那就得底层足够大,然后一层比一层小的往上堆。
继而形成尖塔类,或者宫殿类。
这上下层一样?
其实也成功了。
现在随着技术更新,已经能够做到两三层是同等面积。
但之后实在是没办法,必须得缩小面积了。
赵阳道:“不清楚,可能得在材料学上入手,我们需要更坚硬的材料,搭配以更好的空间结构,这样才能够网上堆。”
“嗯,看来也只能这样了。这种基础研究是最难的。”宇文凯感慨道,“不过陛下的设想是否有些离谱了,几十层的高楼,可能吗?”
现在连十层的高楼都难。
陛下却觉得,能够有几十层的高楼。
令人不得不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