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轼在思考。
他回到自己的宫殿里,按照杨弘的思路去思考。
“首先,最高级毫无疑问是朝廷。”
罗轼在纸的最上面写下一个“朝廷”。
“然后是各区,乾地、齐地等……”
罗轼没有写完,而是写了个乾地,因为对这边他更加熟悉。
“再下一级就是各个城池。”
写下“城池”。
“随后就是各县区,各县之下又有各个镇各个乡。”
也就是朝廷——地区——城池——县区——乡镇。
为五级管理体系。
罗轼的眼眸微微眯起。
他觉得不能以地区来划分。
如今,父皇一统六大国,威震天下,故而无人敢闹。
但到了下一代,到了他这里就不一定了。
当他登基之后就要把地区改为各个“州”,中原的用“州”,而高丽、樱岛这些则是用“省”。
便划分为九州……
随后,罗轼继续看下去。
“事情分轻重,而各地区也有不同。而衡量这些地区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经济。”
“包括说当地官府的首要任务也就是发展经济。”
“结合杨弘所说的基础概念,不难得出,地方官府最主要的任务是……”
“招商?”
“对,发展商业,吸引商人,这就能够发展经济。虽然说无商不奸,没有一个商人是不奸诈的。”
在父皇之前,商人的地位还普遍较低。
但罗轼却发现一个事实。
如果一个地方连商人都没有,那经济就完蛋了。
商人无利而不往。
故而。
商人流通得多,就意味着当地有利可图,也意味着经济的繁荣。
商人流通得少,也就意味着经济的损失。
“父皇为什么要不断迁都呢?”
罗轼又思维发散起来,起身转头,看着身后的大乾帝国地图。
“乾地是大乾最发达的地区,无论是紫荆地区还是江南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
帝都不修建在最发达的地区,也不修建在最“风水宝地”的地方,而是换着地区,从乾地到齐地,再从齐地到燕地。
“是经济。”
罗轼思索之后,还是给出了这个答案。
“迁都到齐地,乾地不久之后,经济发展就遇到了瓶颈,而帝都在齐地,作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起到了飞速带动齐地经济的作用。而在齐地经济繁荣后,又迁都到了燕地……”
“这就是父皇的考量吗?”
罗轼颇为震动。wap.gΟиЪ.ōΓG
忽然间。
他脑海里灵光一闪!
“不对!不止!我忽略了我出生之前的事情。”
“江南士子形成大规模派系影响朝廷?”
罗轼立即想起了自己出生之前的事情。
朝堂上有两派。
当时是珂午所率领的其余派系,和江南派系对抗,双方在朝堂上处于均势。
而在父皇登基后,直接赋予珂午重权,将江南派系锤烂了!
“原来如此,父皇不可能去压制江南的经济,而江南经济蓬勃发展,就意味着世家依然会崛起。所以父皇做的,是平衡地方经济?”
如果帝都一直在乾地,那么,乾地在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依然会吸引无数的人才来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