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361 银河集团
“贼窝。”



这是港岛市民对九龙城寨的最大印象。



特别是九龙区市民。



他们深受其害。



全部对城寨拆迁拍手叫好。



当然,他们只知道城寨拆迁了,根本看不透城寨拆迁背后的具体事件。



这既是发生在身边的历史,又好像和平民无关,就像绝大部分历史事件,市民们明明已经知道事件发生,却又体会不到具体情况。



正如新闻越大,字数越少,某些影响也只会在事后慢慢显现,宛如清风拂面,事不关己。



他们只能选择接受。



这是最高明的政治手法。



新闻主播则不会对警队的行动计划、伤亡人数、以及城寨的地块发展作出报道。



他们既没资格查,也没资格播,只有资格领奖金。



何况,城寨居民的后续安置,大亨们完全履约,安置问题也处理的很好,根本无可报道。



其余少数不满物业地段、面积的城寨居民,则由警方出面劝告和解,都无多大影响。极少数贪婪成性,狮子大开口的闹事份子,由交给陆翰涛的工程公司解决。



总之,对付这些人手段太多,黑道白道双管齐下,死死压住舆论、闹事者。



这不是几位大亨黑心肝,而是人性贪婪,总有人不满足。相反,大亨们的安置计划很讲良心,大部分居民都表示认可。



而在商场上可以讲良心,但却不能心软,否则人善被欺,还谈什么做生意?



这种情况往后推几十年都有,在八十年代更是常态,处理更是简单。



庄世楷也绝不会纵容这种恶意谈判,更不能开口子,于是他对陆氏集团的用些手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不可能为某些张狂的顽固份子,损害大部分普通居民的利益。这从大局上考虑也是个麻烦,不把某些跳蚤踩下去,会给更多人造成损失。



一个月后安置计划完成,迁出城寨的几万居民达成“居者有其屋”的状态,并且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分割在屯门、黄大仙、柴湾等区域,以千人群小区为单位,避免万人以上的大规矩汇聚。



这个安置计划成功让城寨居民回归社会,并没有发生骚乱,也未组成社团。这里也有清洗城寨领导层的功劳。



不过,城寨的印记并未在他们身上完全消失,港岛市民有些看不起这些城寨居民,于是把住在此类安置小区里的城寨居民,全部冠以“城寨仔”的称呼,而他们也自称为“城寨人”,演变成一个类似同乡会的认同感。



“城寨仔”在初时处于港岛社会的鄙视链低端,仅比屋村人、公屋人要一些。可随着90年代港岛迅速发展,物业急速增值,城寨仔甚至变成令人羡慕的对象。



因为他们起码有自己的物业!



而那时他们才明白“庄生”多有良心!一个决策举动就改变两代人、万家灯火的命运。



……



警务处。



总署。



处长办公室。



葛白看完报告,放下文件,脸色红润,带着喜色讲道:“庄!”



“这次干的漂亮。”



一个月以后。



安置计划完成。



对城寨出逃者的清理结束。



港岛警队在整个迁除计划当中,总共受伤六十余名警员,死亡四人,且都是轻伤与意外性死亡,基本是全面大胜。



至于击毙数目与抓捕罪犯都不用再提,一串串数字鲜血淋漓,表现出和平发展的反面。



此外,港府还暂时拿到城寨地块的管理及执法权,虽然税收与领土等都掌握在中方手上,但是对于葛白而言已经是大功一件。



据悉上议会的几位贵族绅士,都已在公开的酒会上,表达出对他的欣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