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本奏!
他微微一笑。果然,挑刺的这就来了。只听那位言官奏道:
据臣所察,虎狼谷地势险恶,谷口狭小,山中多草木枯枝,倘以火攻,必全歼虏众。今唐阁部兴师动众,却仍纵虏大半,诚为天下用兵者笑也。
荒唐。唐璟龙拼命忍住才没有笑出来。
这次战斗并不是事先策划的。就在不久前,唐璟龙和他的龙吟军还驻扎在金陵。
自从隆尧四年,唐璟龙率军血战数月,从满清铁蹄的攻击下守住金陵后,他的部队一直驻扎在那儿。金陵保卫战是他的成名之战,此战不但击退了来势汹汹的满洲兵,更重要的是在混战中击毙了清军主帅,满清摄政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多铎的横死,以及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满清在北方刚刚建立的统治土崩瓦解。而唐璟龙就此威震四海,他的部队也被堂而皇之地称为龙吟军。
可辉煌过后就是沉闷。金陵保卫战后,朝廷内党争再起,就像过去五十年间一样,从不肯停息。
大明的党争起源于万历年间。那时,大明朝政的腐败已经越发严重,以顾宪成为首的一批江浙官员,为了重振超纲,组成了后来赫赫有名的东林党。
万历皇帝偏爱幼子父王朱常洵,一心想越过长子朱常洛的次序,立福王做皇嗣。这在饱读圣贤书,讲究长幼有序的东林党人看来,是违背伦常的,因此坚决抵制,支持和反对的大臣开始相互攻讦。
政见之争很快演变为利益之争,唇枪舌战很快发展为相互构陷,你死我活。厌恶东林党的大臣们在天启朝投靠宦官魏忠贤(这些人被东林党称为阉党),对东林党大肆陷害;后来东林党得势,又把自己看不顺眼的人通通斥为阉党,以牙还牙。双方从北方吵到南方,大明的底盘越来越小,国势越来越颓,这些人党争的热情却是越来越高亢,越来越乐此不疲。
唐璟龙祖籍河南,而东林党大多祖籍江浙;他的岳父王道森是锦衣卫,据说在天启朝还和阉党有牵连。在讲究门户偏见的东林党人看来,这些都是原罪,都是被排挤的理由;再加上唐璟龙年纪轻轻就立下大功,树大招风,眼红的人太多了。
因此这些年来,他每次想要率军北伐,收复失地,都被朝廷百般掣肘。也正是因此,他才只能坐视凌霜军在北方坐大,坐视北伐的良机一次次白白失去。
对自己最猛烈的攻讦出现在几个月前。金陵官吏调任,新任布政使是个东林党的老顽固,和自己处处不对付。经过暗中较量,双方各退一步,布政使给龙吟军提供了充足的军备,唐璟龙在本月带着军队更换驻地,却阴差阳错地撞上了陈虎的虎林军与凌霜军的大战。
对陈虎这个少林的同门师兄弟,唐璟龙的态度一直是又爱又恨。一方面,他佩服陈虎有勇有谋,带领义军反抗凌霜军的残暴统治。他也曾经多次与陈虎合作共同对付凌霜军;另一方面,他又不满陈虎屡次拒绝自己的诏安,弄得朝廷上下都说自己与贼寇暗通款曲,让他在朝廷的政治斗争里十分被动。
陈虎的军队脱胎自闯军,就是当年席卷北方,逼死先帝崇祯皇帝的闯贼李自成的军队。在东林党看来,这是不死不休的大仇。因此,对于唐璟龙和陈虎军相互配合之事,东林党一向大加斥责,弄得唐璟龙和陈虎只能私下来往,决不能给东林党留下口实。
但无论怎样,他都不可能坐视凌霜军消灭陈虎。事起仓促,他的部队本就没有凌霜军人多,能把一场遭遇战打胜,歼敌数千,已属不易。这样幼稚的弹劾,根本不值得反驳。
唐璟龙往向龙座,心里期望着皇帝能对这样荒诞的弹劾予以驳回。他小心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道薄薄的帷幕。
皇帝体弱,自登基以来,每每见人必要垂帘。一道浅青色的帷帐,隔开了他和他的帝国。帷帐外,是羸弱的国运,冷漠的群臣,偷生的百姓;帷帐内,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大明第十七任天子,隆尧皇帝朱慈煋。
这些年,唐璟龙长期征战在外,和皇帝聚少离多,每次见面又都隔着帷幕,因此对皇帝的相貌并不十分明了。他只依稀记得,皇帝是崇祯元年生人,今年二十六岁,体态丰韵,脸庞圆润,面容白皙而敦厚。曾经有传闻,说皇帝和他的曾祖父,神宗万历皇帝在样貌上颇为相近,连行为都甚相类似,喜欢把政事交给大臣,垂拱而治。
唐璟龙苦笑:至少隆尧皇帝不像万历皇帝那样,二十多年不上朝。
龙椅上,传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