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您在,末将相信,这一千匹只是个开始,以后我们一定还能缴获更多的,总有一天,我们大唐也能有一支、甚至多支强盛的万人精锐骑兵大军。”
“而且一千骑兵对战三千,缴获一千已经是前所未有的战果了,末将都不敢给长安城故友写信,怕人家不信。”
“不信?我们以前对敌,战损比多少?”萧锐不解道。
额……
苏烈似乎不敢举例子回答,只能模糊道:“以往我们大唐的骑兵对战突厥,一万人的阵营冲阵,经历恶战最终也不过斩首千余。”
“哦?为何?我们大唐胜在铠甲装备齐全,突厥骑兵多数缺少皮甲,防御不足。是因为战马追不上吗?”萧锐不解。
苏烈摇头道:“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 好马 第33页
也。长史您似乎没上过战场,可能不知道。跟我们这次埋伏偷袭不同,两军正面大战,首重士气,有道是兵损一成,士气减半;兵损二成,无力再战;兵损三成,全军溃散。”
“我大唐的兵卒整体素质算好的,兵损二成还能用命作战。像我们的三千玄甲军,当年之所以能三千战十万,就是因为士气,能做到兵损四成依旧死战不退。当年窦建德的十万兵马,更多是败在士气上。”
“至于突厥的兵员素质,呵呵,他们是来劫掠打秋风的,能占便宜才会用命,一看到没有便宜可占,立刻就撤,绝不纠缠。他们的战马来去如风,我们就不好追击了。”
萧锐点了点头:“不错,我研究过草原骑兵,中原王朝之所以代代灭不掉草原骑兵,不是因为战力,主要是分布太过分散,来去如风,我们不好聚而歼之。”
“正是如此。”苏烈重重点头,“长史,您智计高绝,可有什么妙计,聚而歼之?”
萧锐沉思了片刻,以华夏两千年的战斗历史为积淀,当然有办法解决,而且不止一种。可这种事情不到时候,是不能随便说的,万一泄露出去就不灵了。
环顾了一下四周,萧锐神秘一笑:“等将来我们有一万骑兵的时候,再给你揭秘。”
“末将期待!”苏烈会意,不再追问。
萧锐叹息道:“唉……杀人放火金腰带,养马哪有抢马快,可惜了,我们兵力不足,要不然还养什么马?我们直接带兵杀入草原,抢一支品种优良的马群回来。”
看着眼前这批战马,萧锐猛然想起这几天在写的三国,一个妙计浮现在眼前。
微微一笑,小声对苏烈说道:“听说过草船借箭吗?”
苏烈茫然的摇头,自己虽然读过几本兵书,但到底是寒门出身,差了底蕴。跟这种大世家出来的人还是比不了。草船借箭出自小说三国,这是明朝成书,唐朝还没过。
不过典故一般都有原型,这个原型就是在三国志里面,真实历史原型是孙权:《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裴松之注魏略曰:建安十八年214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萧锐拉着苏烈,一边快步回郡守府,一边解释这个典故,听得苏烈大呼高明,可这跟战马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