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正襟危坐,郑重其事地答道:我听董仲舒夫子说,东周王室衰微,孔子楚人鲁国司寇,诸侯们迫害他,大夫们排挤他,孔子知道自己的主张行不通,便退而著书,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这段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写成一部《春秋》,作为天下是非善恶的标准。它抨击诸侯声讨大夫;维护周代的礼乐;主张仁政,用春秋的义理作为后世安邦定国修己治人的道德准则,希望它起到拨乱反正的作用。
壶遂接着又问道:孔子之时,上无明君,身居下位得不到任用,故此才写春秋,用口诛笔伐,代替王者的政令。今足下受天子知遇,今天下诸事都有了条理,也不同于孔子的时代,子要续写春秋,用意安在?
迁身居兰台,职在述史。如果抹煞了帝王的德政,取消了功臣,贤大夫的业绩,那就未尽史官之职,也是抛弃先父遗训,故此欲编写史书,借古鉴今,流传后世。何敢以春秋自命!司马迁写历代是非善恶贤与不肖,以史实总括兴亡成败,最重要莫不是为了当下,供后人自镜。
壶遂原担心他年少,有几分狂傲,不想他心中有如此大义,不住点头,带着尊敬的眼光问道:足下原来虽写的不是春秋,实则比春秋还有深意。子的壮志,令人钦佩!但不知这浩浩然三千年史籍,如何写起?
壶公,请移步到这边看看。司马迁引老人到隔壁一件侧室。室内陈设了五个书柜,排的整整齐齐,每个柜头都有字。壶遂逐一看下来,写的是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司马迁边指引边解释:用此五种体例写这部史书。
本纪,记录历代帝王兴废。自轩辕黄帝到尧舜禹,直到今上,全都载入本纪。
表,是按世系朝代年月排列的历史大事,以免含混不清。有了表,古往今来,便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书,是对历朝的典章文物的专门叙述,供后世参详。
世家,指时代相继的诸侯王开国辅政的卿相,皆纳入世家。
至于列传,包罗就广了。凡有王佐之才善于理国治民的官吏,统帅三军攻城略地威震一时的将帅,高风亮节德惠于民的高士,豪情侠义扶危救国的刺客游侠,名扬海内的才智之士,乘时而起的草莽英雄,都拟收入列传。
壶遂在列传柜前仔细看了看,里面有一捆捆史料,每捆史料上有一根竹简做标签。他顺手拿了几根,有一根上只写一个人名的:伯夷苏秦张仪信陵君;也有一根签上写着两个名字的:老子韩非孙子吴起廉颇蔺相如,老人家看来看去,有些不解,便问:者列传竹签为何有的一签写一人,有的一签写两人?
一人即单为一人立传;二人者,将两个事迹功绩相同或彼此牵连的合为一传。
原来这样。老人又从本纪柜内抽出一根竹签,上写:汉高祖刘邦。啊,汉高祖,当年的泗水亭长,不过卑微小吏,后来风云际会,提三尺剑,鞭策群雄,创汉家天下,看来你是从高祖写起啰!
上大夫,我的史书不是从高祖写起,而是从黄帝写起,还有像陈涉吴广等,也有列传。
壶遂摸不着头脑了:陈涉,不过一耕夫,虽曾揭竿而起,终算甿隶之民,岂能先于王侯将相,这历史莫不是颠倒了么!
迁反倒觉得,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哪一个又是天生的呢?陈涉诚然一耕夫,却能揭竿而起,伐无道诛暴秦,旬日之间聚众数万,在陈州扯起抗暴大旗。没有他的发难,楚汉的王侯将恐也不能能风云而起。改朝换代又不知要到何年。这也正是草野之民不辞万死,得以改变历史。所以起初将陈涉摆在列传,后来认为他的功绩不次于开国王侯,故此升为世家,且作开篇的人物。
子之高论,甚为有理。那写完陈涉又将如何安排?
写汉史。从楚汉相争高祖定天下,再经惠帝吕后文帝景帝至本朝,算个总目。秦以前的春秋战国又算另一个总目。至夏商周及三皇五帝,写完两大部后,再写。
子长,你的聪明睿智,加上严谨博大的治学态度,定能写完这部史书。足下成就未必显于一时,但百世之后都必将是不朽之作!同你的理想一样,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时壶遂默默想着,都说后生可畏啊,即便是自己,竟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思路,更别说这样的胸怀了:但愿我在就墓之前,能在终南山的草舍,拜读大作!
壶遂直到告别时心里都激动不已,司马迁送至大门,目送着父亲的老友车尘远去,父亲啊,若是在天有灵,也一定让